首页 > 新闻情感 年味
年味
文/于学军
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旧岁交替,要有一个仪式,一个热热闹闹的仪式,这样才能痛痛快快表达出人们对岁月的敬畏,对生活的珍视,对亲人的关爱,对社稷的依重。这个热闹仪式的灵魂是两个字:年味。
年味是啥,是熬腊八粥的味道,是蒸年馍的味道,出油锅的味道,是卤肉的味道,是返乡游子喊娘亲的味道,是除夕饺子的味道,是敬祖上香的味道,是长辈给孩子们的压岁钱的味道,是大年初一中午的团圆饭的味道,是初二闺女回娘家抱着的外孙子的味道,是初三走亲戚提的果子的味道,是正月十五的汤圆的味道,是响彻天空的鞭炮的味道,是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的味道,是孩子们身上穿的新衣裳的味道,是社火的味道,是花灯的味道……这一缕缕的味道缠绕纠结在一起,就是地道的十足的年味。这个年味,里面饱含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有家和邻睦、人畜兴旺的期盼,有百业繁荣、民富国强的希望。这个年味,饱含有中国人内心深处厚重的家国情怀。
过年,是中国人在一个特定的时段,打开时光的匣子,释放年味、重温年味的隆重仪式。在年味的熏陶下,我们记住了根脉,记住了来路,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前程。在年味的感染下,我们不再迷茫,不再徘徊,积蓄了再出发的力量。在年味的启发下,我们真正读懂了“甘其味、美其服、乐其俗”的深刻含义,这是一种身份认同,是一种文化自信。
时代在变,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变,年味也在变。过去物资短缺,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天天都在吃。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传统的鞭炮烟花被高科技的声光秀和无人机表演替代;纸质的贺年明信片被短信、微信替代;祝福电话被视频聊天替代……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仔细品尝这年味,变的只是味型,不变的是底味。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也改变了我们过年的方式。危急关头,中国人再一次表现出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去年春节,大家和武汉一起,取得了“战疫”的决定性胜利。今年,大家响应号召,在居住地过年。游子不回家过年,心念故乡;娘亲劝儿不归,遥望远方。自我约束是为了更大的自由,放弃个人幸福是为了大局的安定。
这个年,过得更有意义。
这个年味,更厚重更丰富更回味无穷。
年味,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成为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
(作者系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126/6302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