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腊月访梅

腊月访梅

文/朱国喜

小寒过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看看将近年终,心里不免落寞起来,就像这个草木衰败的季节。

正惆怅无绪,文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几张蜡梅的照片:丛丛小梅,鹅黄的花朵绽着笑。眼前一亮,心也跟着温暖了许多。我想起我们上班的地方近在咫尺的河边不就有蜡梅吗?

上班的地方在县城新区,蜿蜒的三里河从办公楼前流过。水波在冬阳下闪闪发亮,河面寂静,画舫停泊,水草枯没,偶尔,几对野鸭缓缓游来,一两只白鹭翩翩飞过。南岸是新修建的景观文化公园,公园里有起伏的小丘,一波一波,一重一重,丘与丘之间有弯弯曲曲的甬路相通。小丘覆了草皮,栽了各种乔木,还有供观赏的花树,一年四季都不寂寞。附近市民常来公园遛弯、健身,有的坐在河边闲聊,看橘红的太阳跃出河面,一点点向上爬,再一点点躲到河水深处,也看映在河水里的星星和月亮,像儿童的眼和美女的眉。

看过文友发的照片,心被几株绽开的蜡梅抓住,一刻也放不下,只想着天暖和了步行去看看她们。每天开车上下班,匆匆来匆匆去,路过桥头的时候自然就想起蜡梅,好像欠了她的债,不还总觉得不踏实。蜡梅就在桥东,距桥不过百米,步行两分钟即到。

终于盼到气温回升,便欢喜地抛了汽车,改骑电车。中午,暖暖的阳光正好。饭罢,急急地去访那些蜡梅。她们依旧站在河北岸,站在一段墙壁前,晒着太阳。她们身材纤细,却不显得弱不禁风。一朵朵拇指肚大小的黄花在阳光下笑着,眨着亮晶晶的眼。黄色的花瓣仿佛丝绸剪裁而成,打了一层油光光的蜡。天空蓝得出奇,没有一丝白云,不见一只飞鸟,辽阔而深远。蜡梅的枝条上擎着粒粒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在慢慢醒转,有的咧着嘴微笑,笑不露齿的样子更像含羞的少女才有的微妙情态。我给她们拍照,取仰角,以蓝天为背景,更显出她们的苗条身材和娇美容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知怎的,竟想起了佚名的《金缕衣》。按照今人的观念,爱花人要让花留在枝头。站定了,继续细细欣赏。花无语,花有心,也有情。她们的心情如何?移情于物,我知道了她们的态,她们的神,理解了她们在寒冬腊月里笑嘻嘻地出镜是为什么。不为张扬,是出于本心给季节以美好,给赏客以精神。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咏的是蜡梅吗?应该是,也许只有蜡梅在梅的家族中才具如此个性。“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主席是填词高手,写梅出神入化,后人难以企及。就像那首《沁园春·雪》成为咏雪词的千古绝唱一样。

冬天里,野外满眼寂寞。唯有这几丛蜡梅独居一隅,守着一河清波,自由自在地开,自由自在地笑,不惧冰封雪欺,不慕蜂飞蝶绕。临别,看到枝干上挂着几十枚遗留的黑色果实,小心地扳弯枝条,轻轻采摘几枚。待到冬尽春归,一株株稚嫩的蜡梅苗破土而出,小手掌般的叶片在春风里左摇右晃……

这样想着,心里沾沾自喜,不觉加快脚步,沿河岸向办公区走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129/630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