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赶年集

赶年集

  文/张富存

  儿时过年,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赶年集。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学生们都放年假了,也不拾柴火了,也不割猪草了,恰在这时,年集也开始了。约上庄上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不怕天气严寒,也不赖床了,早早地起来,揣着娘给的块儿八角,欢欢喜喜地加入到赶年集的队伍中。

  路上,赶年集的人可真多啊!有步行的,有提篮儿的,有担挑儿的,有把口袋搭在肩上的,有把篓子驮在驴背上的……碰上调皮的孩子,还会一跃爬到驴背上歇一歇脚。这个时候,要是驴的主人看见了总是“嘿嘿”一笑也不气恼。过年了,大家心里乐啊!从村庄到集市,五六里的路,虽是土路,却不经走,不一会儿,就到了。

  集上,人们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涌来,本就窄欠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了。不是你踩着我的鞋子了,就是我绊着你的裤脚了,也不说“对不起”。也许那时候还不习惯说这些客套话,只是我向你笑笑,你再对我笑笑,就心领神会,全都有了。

  年货可真丰盛啊!卖甜秫秆的,卖葱姜大料的,卖木梳镜子的,卖花头绳的,卖小叫吹喇叭的……各色日杂一应俱全,叫卖声此起彼伏,还编着顺口溜,让你听了,由不得你不动心,由不得你不欢喜。

  人们说着、笑着,欢喜从这个人的脸上飘到那个人的脸上,再从那个人的脸上飘到这个人的脸上。我们小孩子,疯跑着,吆喝着,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

  一走到画摊前,我就被眼花缭乱的年画迷住了:毛主席像、大红春联,还有《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这些样板戏的剧照,一个比一个好看。还犹豫什么呀,毛主席像必须贴,春联也少不了,《白毛女》也来一套。娘说:得记着过去,白毛女和杨白劳过的年,那才叫苦;今天咱过的年,那才叫甜。

  跑到炮摊前,用小手指着,红彤彤的鞭炮拿几挂;还有那花花绿绿的二踢脚、“炮打月儿明”、“笛儿声月旅行”也要几个。娘说:这代表咱农民红红火火、多姿多彩的日子,过年了,高兴,得有。

  回来时,娘看着我办的一大堆年货,笑得合不拢嘴。娘那一张笑眯眯的脸上,分明在写着什么。尽管那时我还是小孩子,还读不懂看不出是什么。现在想想,那是翻了身的农民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啊!

  很多年过去了,每想起孩提时那个时代赶年集的情景,总有一种感动在我心底汩汩流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202/6314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