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小时候的年味

小时候的年味

  文/吴帅

  小时候的年味,是妈妈煎的油馍的味道。农历廿三是小年,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煎油馍敬灶王爷。吃完中午饭,妈妈就开始吩咐我们挖葱、择葱。妈妈洗好葱切成碎末儿,和好满满一大盆面,再把面分成一个个面团,擀成一个个圆饼,每个饼撒上葱花,再擀成饼,一切就绪就等着下锅煎了。等妈妈下锅煎时,我们兄弟几个都围在锅边,闻着葱油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那个时候我家比较穷,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才吃上一次油馍。看到煎好的油馍,再馋也不敢偷吃,只能静静地看着爸爸油馍放在盘子里,恭恭敬敬地放在灶王爷面前,烧纸放炮,很虔诚地磕头祷告完才可以吃。等到爸爸一声令下:可以吃了!我们兄弟三个像饿狼一样扑上去,由于放的油太少,尽管油馍有点黑糊糊的,但我们看来,那就是最美味的食物。

  小时候的年味,在除夕夜守岁的期盼中。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电灯,就是守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老人都说守到天亮,老天爷会送新棉袄,也许是对新棉袄的期盼吧,虽然我已经哈欠连连,头昏脑涨了,还是不愿上床睡觉。从小到大我穿的棉袄都是大哥穿不上给二哥,二哥穿不上了才给我,所以我特别希望老天爷送给我一件新棉袄。可每年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第二天新棉袄自然又没有。

  小时候的年味,是正月初一吃到“福”饺。正月初一早晨吃饺子,按我们这儿的规矩要在饺子里包上硬币和辣椒,吃到硬币的就叫“有福”,吃到辣椒的则说明你“口”(泼辣的意思),谁吃到辣椒的话都会悄悄地丢掉,吃到“福”饺却到处炫耀。因此,包饺子时我都要把包有硬币的那个饺子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真恨不得当时就把它吃了,于是偷偷地用手掐个印做个记号。等到盛饺子时,会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碗中有没有自己做记号的饺子,可惜做记号的饺子一煮熟,啥印儿也没有了。如果“福”饺没有被吃到,即使已经吃得发撑了,还是要坚持吃下去,就怕失去了这个“福”气。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想要什么都有,再也不用为一个油馍苦苦等待,也不用去祈求吃“福”饺了,新衣服穿不完,自然也不用去熬夜守岁了,但对年的期待,依然是每个人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202/6314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