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专家讲台 2021年大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2021年大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雨水已过,渐近惊蛰,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市大麦将快速进入起身拔节期,由于1-2月份气温偏高,大麦生育进程较常年提前10天以上,这一时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关键时期,也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为夺取今年大麦丰产丰收,结合我市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因墒补灌,镇压保墒。我市当前局部土壤表墒不足或略显干旱,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土壤蒸发量大,恰逢大麦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可根据春季土壤墒情变化和温度情况,对旱象已经显现且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大麦田块,要及时进行小水浇灌,以改善土壤墒情,保苗稳健生长,并注意浇后及时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促苗稳健生长。镇压可压碎坷垃,使土壤表土层沉实,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定要及时进行镇压,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土壤,冻伤幼苗。早春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早发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控旺转壮的作用。

二、根据苗情,分类管理。应普施重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追肥根据苗情施用,凡麦苗叶色嫩绿、叶片披垂、无脱肥现象、群体较大的麦田,一般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苗相长势较差,单株分蘖少,群体数量不足,长势不匀的田块,每亩追施尿素3~5kg作平衡肥。对于土质差、基肥少、墒情不好、麦苗长势弱的田块,要结合浇灌返青拔节水,每亩施用尿素5~7kg,酌情追施孕穗起身肥,促进幼穗发育,减少无效分蘖,保证穗数和增加粒数,达到高产稳产。

三、及时化学除草。对杂草发生较重,冬前没及时开展化学除草的麦田,春季一定要抓住温度回升的有利时机,在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中午气温超过10℃以上,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早进行化除。(1)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早熟禾较多的田块,可用50%的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g~250g,加水50kg进行喷雾;燕麦可以用6.9%的大骠马胶悬剂60mL,加水50kg进行茎叶喷雾;燕麦和多花黑麦草较多的田块可用5%的唑啉草酯乳油80mL~100mL,加水50kg进行茎叶喷雾。(2)双子叶阔叶杂草为主麦田,用于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使它隆、苯磺隆、2,4-D-丁酯、二甲四氯等,可以用20%的使它隆乳油40mL加18%的二甲四氯150mL,加水50kg在杂草基本出齐后进行茎叶喷施;也可用10%的苯磺隆10g加2,4-D-丁酯50mL,加水30kg~40kg喷雾。(3)单、双子叶杂草共生麦田,可用6.9%的大骠马加入苯磺隆、2,4-D-丁酯、20%的二甲四氯等混用;也可用5%的唑啉草酯乳油80mL与20%的使它隆乳油35mL加水50kg进行喷雾。

四、控旺防倒。在拔节前,对群体较大、分蘖纤细不壮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可用壮丰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每亩壮丰安用量为30mL~40mL,加水25kg~30kg进行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由于暖冬天气,今春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对于纹枯病较重的田块,每亩可用12.5%的禾果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30g,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每亩加水50kg喷雾,要注意将药液喷在茎基部;对于白粉病和叶锈病、条锈病,可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每亩加水40kg喷施叶面;防治麦蜘蛛,亩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8mL~10mL,加水40kg喷雾;防治蚜虫,每亩用5%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15g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0%的氧化乐果50mL~100mL,加水30kg-50kg喷雾,第一次施药间隔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喷药,并注意调换施药品种。

六、春季冻害的防御和补救。由于季节交替变化,存在倒春寒的隐患,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依据土壤墒情在寒流到来前及时浇水,以利于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达到保穗数、增粒数、防冻害的效果。对倒春寒冻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公斤,如遇干旱与冻害交加的情形,追肥时要结合浇水抗旱,促使其发根和分蘖,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减轻冻害的损失。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驻马店试验站  王树杰 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224/6343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