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泌阳县 让“泌阳驴”种群走向繁荣

让“泌阳驴”种群走向繁荣

记者 侯伟峰 通讯员 刘 旭 生 志 顺 成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漫山遍野树木泛青,野花渐次绽放,葳蕤了整个山岗。一座古旧的院落深藏在绿树山花掩映的山坳里,青砖黛瓦的豫南建筑昭示着这座院落的沧桑岁月,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蓦然,一声嘹亮的叫声响起,雄壮嘹亮。随之,群声齐鸣,声震山野,飞鸟凌空,山山岭岭喧闹了起来。这鸣叫声是当地群众最熟悉不过的声音,发出这种高亢声音的家畜,就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五大优良驴之一,“天下名驴”——泌阳驴。

这座院落是泌阳县种畜场曾沟牧场。走进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偌大的围栏里圈养着数十头驴。这些驴看上去毛如黑缎,黝黑发亮,长着白眼圈、白肚皮、白嘴唇。这“三白一黑”的外形正是“泌阳驴”的显著特点,有着“泌阳驴、缎子黑、粉鼻眼、白肚皮”的美誉。

曾沟牧场畜牧兽医技术员马国芳正在围栏内为一头驴梳理皮毛,驴儿温顺地享受着马国芳的照顾,几头驴围拢过来,在马国芳的身上蹭,马国芳亲昵地拍拍它们、捋捋它们的鬃毛,亲密又温馨。

59岁的马国芳出生在一个畜牧兽医之家,自18岁泌阳农专毕业后,到泌阳县种畜场曾沟牧场成为一名畜牧兽医。

马国芳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那时,泌阳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村驴、马、牛等家畜非常普遍,特别是地域特点鲜明的泌阳驴,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饲养,泌阳驴让泌阳声名远扬。”他每天穿行在村村落落间,利用自己的畜牧兽医知识为乡亲们服务,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畜牧兽医专家。

马国芳做事雷厉风行,他走村串户走访调查,遴选优质泌阳驴,他的目标是最少30头。但走访的结果令他忧心如焚,原来驴鸣之声相闻的村庄,如今想找到一头标准的泌阳驴已经很难。特别是寻找到一头能够用来配种的公驴,更是难上加难。但马国芳没有放弃,他坚信肯定有标准的泌阳驴深藏在村庄山野间,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找到它们,把它们保护起来,让它们承担起繁育种群的重任。“那时候,为了寻找泌阳驴,我一出去就是几天,一个村一个村打听,一家一家寻找,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几口干馒头,晚了就找个老乡家凑合一夜。我跑遍了泌阳县的山山水水,每个村庄。”说起往事,仿佛就是昨天,马国芳一切都历历在目。

“记得有一次,我经过数天的寻找,在陈庄乡(今盘古乡)东边大山里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一头泌阳驴。那头驴完全符合泌阳驴的特征,而且身材高挑,四肢强劲有力,毛色黝黑发亮,是一头俊美的驴,我一眼就相中了。”马国芳两眼放光,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兴奋,“可我上门一问,人家高低不卖,我又是找人搭腔,又是软磨硬泡,但主家就是铁了心不卖。没办法,这么好品质的驴又不忍心放弃,我就拎着礼品,一遍遍往人家里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第五次到他们家,主家才算松口,答应出售,但价钱是原来的两倍。我怕讨价还价再生枝节,赶紧把钱付了,牵上驴就走,生怕下一秒主家会变卦。”

半年的寻寻觅觅,那可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有了30头纯种的泌阳驴。看着这群千辛万苦得来的宝贝,马国芳决心一定要把它们养好、管好、保护好。

10年承包期,马国芳坚守在牧场,纯种的泌阳驴种群不停地更新换代,始终保持在30头以上。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泌阳驴的繁育和保护,曾沟牧场回到国有。40多年来,改革在进行,岁月在更迭,但马国芳从未离开曾沟牧场半步。牧场体制变了,马国芳畜牧兽医的身份始终没变,他对泌阳驴的爱始终没变。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0/6363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