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张全收 真情铺就致富路 赓续奋斗再启航

张全收 真情铺就致富路 赓续奋斗再启航

张全收 真情铺就致富路 赓续奋斗再启航

见习记者 耿杨扬

“这既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近日,回忆起这些年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张全收说,“俺一定要把这份责任感延续下去。”

张全收,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帮助数百万农民工务工增收的“农民工司令”,到带领村民攻坚克难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一路走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20多年前,揣着一百多元钱,张全收南下闯荡。从开小吃店到建玩具厂,再到成立人力资源公司,张全收始终秉持一个理念:“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异乡有个落脚的地儿,有个挣钱养家的渠道。”

2008年,受国际环境影响,不少企业用工量大减,公司待工的农民工最多时有3500多人,待工时间长达两个月,这两个月期间张全收按照承诺,不但给这些待工的农民工管吃管住,还按月照付他们工资总计800多万元。

张全收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实行“团队作战”,确保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到2018年,他首创的“全顺模式”累计吸纳230万农民工转移就业,帮助群众增收150亿元,数以万计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先富起来的张全收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家乡拐子杨村,地处周口、漯河和驻马店三市交界处,曾经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深度贫困村。

2008年,拐子杨村“两委”换届时,张全收分别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既然老少爷们信任我,我就一定带领大家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张全收当着父老乡亲的面掷地有声地说。

张全收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抓党建、促脱贫,强阵地、固堡垒,打好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保障、劳务输出精准扶贫“四张牌”。他带领村民创办合作社,建起10座扶贫蔬菜温棚、占地100多亩的花卉苗木扶贫基地和光伏发电站,帮助全村62户、183人顺利走上了小康之路。

“家里有病人得照顾,不能外出打工。张书记引进的箱包加工项目,采取计件酬劳的方式,在家门口就业,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留守妇女苏记花说,“俺现在也是名副其实的‘月薪族’。”

此外,张全收还自掏腰包为村里建桥修路,建村室、文化大院,安装路灯、健身器械,为全村人购买医保,出资选送村民外出参观学习……

2017年,拐子杨村在张全收的带领下如期脱贫。全村482户村民,有280多户住上了楼房,180多户开上了小汽车。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16993元的历史新高。

2020年9月,张全收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今年2月,他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并进京领奖。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仍要不断奔跑、追逐梦想。”张全收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6/6371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