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一渠春水润故园

一渠春水润故园

□ 刘韬

渠水从上游缓缓而来,在我的村庄东南方向转了一个弯,滋润着两岸乡亲赖以生存的两千多亩土地。春日的暖阳沐浴着故园,踱步渠畔袅袅细柳之下,凝望蜿蜒北去的河道,与这渠春水相依相偎的童年时光,油然浮于眼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举国大兴水利。听父辈们讲,为发挥好板桥水库防洪灌溉功能,他们那代人不惧艰辛,从汝河上游开挖水渠。春秋两季,长长的渠槽里站满了人,铁锹挥舞,肩扛牛拉,像小山一样的土堆从渠底堆成高高的堤岸。

几年下来,三条扁担宽、丈把深的水渠穿过山岗平地,从水库闸口奔袭而来,润泽着沿途万亩耕地,绵延百余公里汇入驻马店市区的骏马河。整修后的水渠,渠槽幽深,渠堤高耸。高高的渠堤上,杨柳依依,灌木丛生,草长莺飞,与周围的农田相映成一幅特色水墨画。

渠水清清,如一条银带在我童年心灵的天空里闪烁。每逢春播时节,渠的两岸晃动着熟悉的身影。有的用水桶从渠里取水,挑着扁担走进田里,给移栽的幼苗浇水;有的架上喷灌水泵,拉起长长的水管,开动拖拉机的马达把渠水引入田里。春去秋来,黄豆、玉米、红薯、芋头,绿意稠密,挤满了渠畔的沟沟坎坎。故园渠畔四季的更迭,以不同的姿态演绎着生命的轮回,给人以力量,以欢乐和灵气。

这条渠从村庄后面一直通到村小学,小伙伴可以沿着渠堤走到学校。我喜欢迎着朝阳在渠堤上行走,一年四季变幻的景致让年少的我陶醉其中。汛期来临,满满的渠水越过闸门,形成一道弧形的水帘,像小瀑布轰然作响,偶尔一两条金色的鲤鱼从水中跃出,惊得小伙伴欢呼雀跃。

渠水孕育粮食,也给乡亲们带来难得的美味。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一年到头的餐食很少沾点荤腥,幽深的渠水可是乡亲们获取美味的好去处。斑斓的小鱼,呆笨的螺蚌,肥嫩的黄鳝,还有秋后肥美的螃蟹……每当农闲之余或入冬清淤时,乡亲们手提竹篮,肩拖鱼网,一场浩浩荡荡的捕鱼盛会激荡着沉寂许久的村庄。

暑天酷热难耐的时候,去看看流淌的渠水,一股清凉的感觉沁入心底。每到暑假,小伙伴都会在家长的带领下担着箩筐到渠畔铲草积肥。渠的桥面是用水泥修的,宽阔平坦、干净舒适,是不可多得的游戏场。蹦弹子的,打陀螺的,摔泥巴的,一把把黄泥捏出的哇呜,一支支柳条拧出的柳笛,让黄昏的渠畔成了孩子的乐园。

临水的地方处处都有宝贝。故园的水渠是一座天然的中药铺。这里的野生植物多得不胜枚举。渠水过处,生长着数不清的植物。童年时期,祖母教我认识了很多可用的中草药。“蛇舌草”治咽炎,“狗贴耳”祛热润肺,“惊风头”治风寒,还有“金樱子”、“车前草”、“金银花”、“地胆草”……许多上好的中药材密布渠畔。记忆里,乡亲们偶遇小病小痛,到水渠边采些草药服上几剂,疗效非常好。

随着乡村振兴步履的加快,故园的水渠焕发出无限生机。横跨渠上的石桥如一本大书,记载着农耕时期故园很多沧桑悲凉的故事,见证着贫穷年代父辈们的困苦艰辛,讴歌着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故园的渠水,是我们百看不厌的风景。渠水在诠释生命的同时,把人与水的渊源融入到辛勤劳作的人生历程中去。

那缕缕流动的水波、穿越时空的岁月,慰抚着我对故园的思念。每到春雨淅沥的季节,我都会想起与水渠一起披风沐雨的日子。故园的水渠,捧出了花红草绿,飘荡着荷颜禾香,直直把我的心灵浸染。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7/637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