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乡村记忆 回 家

回 家

 

□ 程磊磊

 春的味道洒满院子,周末,我卸下了所有重担,回到老家尽情享受这份惬意与温馨。

  每次驶进故乡的土地,站在田埂上,熟悉的记忆就会清晰浮现在眼前,时间愈久,回忆愈浓。小河里打水仗、捉鱼虾、捞菱角;田野里放牛羊、编花环、吸茅茅针;树荫下匀窑、丢手绢、摔泥巴。小时候没有五彩斑斓的玩具,但开心快乐的时光却如葱茏的大树一样繁茂。

  爷爷在院子里悠然地踱着步,看到我回来了,喜盈盈地从院里迎了出来。奶奶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出来了。这次回来,奶奶格外开心,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肯放下。

  闺女围在奶奶身边,大声喊:“老太儿,老太儿……”奶奶脸上的皱褶都舒展开了,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让孩子吃。我静静地望着奶奶那驼得像峰一样的背,那身影里写满了时光的痕迹、岁月的沧桑。

  我的心不禁一颤,内心的悸动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农忙时节,父亲、母亲在地里忙农活。夜幕降临,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投下斑驳的月影,星星也调皮地闪着微光。

  吃过晚饭,夜更静了,昏黄的油灯下,奶奶抚摸着我的头,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进入了梦乡。

  “妈妈,妈妈,我们到门口玩去了……”闺女忽闪着眼眸,眼里写满了对自由的向往,把我从回忆拉回到了现实。爷爷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带回来的《老人春秋》。爷爷对书的热爱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阅读。这时,爷爷回过神来说:“你别以为这是老年人看的书,这里面有好多知识呢,国家最新政策、健康知识、家庭故事,还有游记、散文,你多看看对写作有好处。”我连连点头。

  每次回来,爷爷都要和我聊好久,听爷爷讲以前的故事,就仿佛在触摸时代的印记、感受岁月的变迁。爷爷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学习。

  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八十八岁高龄的爷爷每天坚持读书练字。一页页废纸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爷爷用钢笔誊抄的字迹,一笔一画、方方正正,每个字都那么刚劲有力。

  我喜欢看爷爷戴着老花镜,手捧一本书认真阅读的样子。那专注的样子让我嗅到了书香的气息,让我看到了书的魔力。爷爷常说要紧跟时代步伐、倾听时代声音。

  爷爷忽然想起了什么,快步走进屋里,手捧一本破旧泛黄的书走了出来。“这宝贝差点儿让你妈当烧火的烧了。”爷爷说。“什么宝贝呀?”我不禁诧异。“你看这六字联、七字联、九字联、十二联,联联都是宝贝。”爷爷对我说。我翻开破损的书页,一幅幅对联映在眼前,春节祝福的、教书育人的、时代脉搏的、说事喻理的……

  爷爷给我细细讲述着对联的文化底蕴,我不停汲取着精神食粮。爷爷虽已到了耄耋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从不会感慨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爷爷虽已步履缓慢,却从不会精神颓然、停滞不前,老年生活依然充实快乐。我不禁想:当自己像爷爷这般年纪时,是否还能保留这份初心和学无止境的精神。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傍晚,父亲、母亲从田里回来了。农家小院变得热闹起来,爷爷开始喂鸡,父母和我聊着家常,孩子在院里奔跑玩耍。

  不知何时,晚霞映红了天空。母亲说:“难得回来一次,吃完晚饭再走。”我欣然点头。父亲摘菜,母亲做饭,我烧火,一缕缕炊烟升腾起来,锅里翻腾着饭菜的香气,这其乐融融的画面就是生活最本来的滋味,平淡而隽永。

  夜幕降临,父亲、母亲送我出来,爷爷、奶奶挥手告别,车子渐渐远了,倒车镜中家人模糊的身影依然还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7/6374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