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乡村记忆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 路敬之

  我的母亲出生在旧社会国民党官宦之家。解放那年,母亲十三岁,与姥姥和小妹相依为命,受了不少苦。

  母亲年轻时漂亮、聪慧,左邻右舍的人都很喜欢她。

  母亲头脑灵活,地里活、家里活都干得得心应手。我刚记事那会儿,母亲就会砌砖墙、垒锅台、编织床席、做衣服、接生……给我们孩儿们的印象,母亲是万能的。

  母亲不但干活多、干活好,而且对我们家教特别严家,我也带了,母亲不但不夸奖我,反而严厉叱责我,必须让我立马把偷回的瓜再送回去,当时半夜。大约八九岁时,我与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偷瓜,大吃之后,见别的小伙伴都带回天黑,自己害怕,就把瓜偷偷地扔在家前面的水沟里了。回到家里,母亲罚我写七张字。母亲说,七张是让我记住,做人不能靠偷为生,七与弃同音,永远放弃偷的行为。

  母亲善良贤惠,无愧于贤妻良母这个称号。母亲对常年卧病在床的奶奶特别孝顺,虽然我们家是村里最穷的,但每天依然把最好的吃食给奶奶。虽然奶奶不能帮母亲做活,可母亲说,没有奶奶就没有你父亲,就没有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奶奶就是祖根。

  母亲爱给我们讲故事,神仙故事,岳母刺字故事,八路军刚过来的故事,大姨年轻时参加地下党、参加革命的故事。记得幼儿时,我最喜欢听母亲讲嫦娥奔月,这故事我一直听不够。为了显摆自己懂得多,我把母亲讲给我的故事再传给其他小伙伴。为此,小伙伴都很羡慕我,都乐意和我玩。我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眼里的“老师”。到现在,老师这个绰号大家还在叫我。

  我记事时家里经济条件就不好。我们是独门,几乎没近门的,所以遇到难事与别家相比难度更大,但母亲从不因此给父亲生气,她总是努力地自己去做。母亲常对我们讲,做人要有志气,求人不如靠自己,靠自己双手挣的饭吃着开心。为此,她要求我们不但品性要好,本事也要有,想有本事,就决心把学上好,把书真正读懂,有大学问了才能有大本事,将来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才能有大贡献,才能出人头地。

  我们家从原来的奶奶、父母仨人,到如今已有二十余人。由于母亲好、家教好,我们家出了四个大学生(都是官方正规学校),有政府部门上班的,有事业单位上班的,有当教师的,还有博士生。姊妹们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母亲常教导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贪不占、风清气正,堂堂正正做人。

  前天,我从老家回公司上班,临行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天冷了,多穿衣,把降压药放在随身衣袋里。她还嘱咐我,快年底了,千万别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因为那都是血汗钱。我对母亲深深地点了点头,放心吧娘,就算赔钱我也不拖欠工人工资。

  现在,母亲已八十五岁高龄,她年轻时操劳过度,现佝偻着腰,胃不好,还有冠心病。我出来时,对妻子说,好好与母亲相处,好好孝敬母亲。无论你的丈夫再优秀,无论你的儿女再可爱,这一切都是母亲给予的。

  早晨,我给母亲问安,母亲说,没事别动不动往家里跑,这样会影响工作,只要你们在外平安,把工作干好,我比啥都高兴。看,母亲活一天,都在教导我们一天,滋润我们一天……

  总之,母亲是河的源头,母亲是山峰的根基,母亲是瀚空当月,母亲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舟。有时,母亲更是一片绿叶、一滴露珠,万物之尊、万物之灵。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7/6374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