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陪娘走进春天
陪娘走进春天
今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天气比此前冷了一些,凌晨4点多,四弟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可能快不行了。我赶忙披上衣服,急匆匆赶往医院。走进病房,只见母亲眼睛向上翻着,颈部脉搏还在弱弱地跳动。我一声比一声高地呼唤她,老人家平静安详,却没有丝毫反应,摸摸她手腕的脉搏,已经弱到可以忽略。我霎时明白,她正在悄悄地告别这个春暖花开的世界。
母亲2019年8月底吞咽食物困难,诊断为食道癌晚期,新蔡人民医院邀请省肿瘤医院专家为她做了切除手术,手术比较成功,国庆节前出院。两年前,脱贫攻坚工作正忙,加上我在省委党校学习,父亲心梗去世。为了弥补父亲之前病逝时遗留的缺憾,母亲手术住院期间,我一直在她病床边陪护,像担心一件精美的瓷器从我手里滑落地上摔碎一样,整天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段日子里,我整天忙着打款充医疗费,抬送母亲检查身体,观察病情,送汤送饭,联系她想见的亲人,搀扶着她楼道里走走,院子里看看,默默尽着这些义务,全程参与这一系列的事情。我和兄弟日夜陪护在她的身边,夜晚睡在医院地板上。有时候,让她看看过去我用手机拍的她和亲人的照片,给她播放豫剧名家名段,读我的诗集《行吟乡村》。让她回首往事,享受亲情,融入生活,尽量减少她的疼痛与寂寞。母亲手术出院之后,恢复的情况她自己感觉还行,饮食基本正常,差不多一年没有明显的问题,复查结果是没有新发的病变。去年9月,她吃饭的时候,食物可能涌入了气管,呼吸急促困难,憋得要命,我们把她送进医院紧急抢救,5天后恢复正常。此后不久,母亲病情出现了异常,肺部出现了棉絮状的东西,癌细胞扩散的一天还是来了,最担心的结果出现了。老人家接着持续住院,累计6次,时间3个多月。母亲病了,儿女痛了,揪心的日子让人度日如年。在母亲生病和康复的日子里,我写了一些感恩的诗歌,拍了一些生活的照片,主要是她套被子,包饺子,抱孙子,过生日,那些人间烟火的许多场景。也许,我只能这样让老人减少疼痛的感觉,多些诗意的生活。
去年腊月二十九,带母亲回家过年,给她买了几套新衣服。我的生日是大年三十,因为打了吗啡,她不觉得疼。母亲陪我过生日,我给母亲发红包拍照片,六弟和几个侄子也在,一家人很开心。正月初二,我们把母亲送进医院,想不到这是母亲最后一次住院。我们买了满天星,插了嫩嫩的柳条,朋友送了康乃馨,挂了一对红灯笼,医院病房里春意盎然。她病情稳定的时候,我们用轮椅推着她在医院走廊里转转看看。一个比较暖和的下午,我们开车把她送到东湖西岸,搀扶着她走进春天,看春天东湖的游人和风景。这是风和日丽的日子,东湖如海碧波荡漾,白鹭纷飞;眼前游人轻松自在地走着,说着笑着;一根又一根低垂的柳条绿了,一树又一树的梨花开了,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地。母亲艰难地靠在石头上站着看风景,呼吸这春天的清新空气。因为母亲没有随身带着氧气,我们只能匆忙结束这走马观花的春游。
从初二住院历时半个月,过了元宵节,母亲再也坚持不住了,病情急转直下,呼吸十分困难,吃东西总是呕吐,话越来越少,脸上一点笑意也没有了。阳历二月最后一天,农历正月十七,我和兄弟们商量,抓紧带着氧气和吗啡,送母亲回家。一路上,我怀抱着母亲,老人的呼吸极其微弱,一遍又一遍呼唤她,没有一句应答。也许,她太累了,一种沉睡的状态,一副安详的模样。到了我们的老家差不多十分钟,母亲永远地睡着了,在那个她生活了六十年的小村庄。十年前,母亲和我们一起安葬八十八岁的祖母,而今我和亲友在春天里送别母亲,她们的坟很近,祖母咳嗽一声,母亲就能听得见。
责任编辑:刘银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319/6377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