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驻马店老区 在竹沟创刊的《拂晓报》
在竹沟创刊的《拂晓报》
(本文图片拍摄于竹沟革命纪念馆)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新义/文 户向阳/图)《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部队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创刊地就在被誉为“小延安”的确山竹沟。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这让长期担任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的鲁金亮非常自豪。说起《拂晓报》,鲁金亮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拂晓报》于1938年9月30日由新四军游击队在确山县竹沟镇创刊。1939年12月以后,曾先后由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报纸是四开四版油印,初为不定期刊,后改为三日刊。主要编辑人员有阿乐、单斐、易和、庄方、陈阵等。四师师长彭雪枫是该报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1942年元旦,《拂晓报》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合并,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后增出部队版、路西版与《拂晓丛刊》。
《拂晓报》1943年5月前为油印报。刻印精细,字迹工整,常有套版与插图,可与铅印报纸媲美。曾寄到重庆、延安、莫斯科、纽约等地展览,受到读者称赞。该报在游击战争中坚持出版,毛泽东、刘少奇曾为它题词。淮北解放区被国民党军队侵占期间,该报职工在洪泽湖中坚持战斗和出报。
《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被誉为新四军四师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刊人和领导人是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我军杰出军事家四师师长彭雪枫。彭雪枫为报纸取名《拂晓报》,意指光明即将来临,并为创刊号亲自撰写了“发刊词”。这份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奏响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此外,《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
1946年夏出至1000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同志。
《拂晓报》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卓绝斗争。刻印技术精湛,版面设计新颖美观,当时被誉为华中油印报之冠,曾送莫斯科、纽约展览,被视为珍品收藏。该报存在时间长,坚持8年,共出版1159期。在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军民对日斗争事迹、指导部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曾受到新四军政治部多次表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成为中共安徽省宿县地委和蚌埠地委机关报。1972年6月停刊。1981年1月1日复刊,是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目前,《拂晓报》是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机关报。
责任编辑:张建航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408/640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