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未雨绸缪护航美好家园 ——2020年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未雨绸缪护航美好家园 ——2020年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记者 黄育南 通讯员 李彬彬

  2020年,我市减灾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安全红线,关口前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全面减轻灾害风险,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坚强屏障。

全过程减灾体系更健全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进行专题学习。市政府4次召开常务会分别研究救灾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抗旱抢种、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我市所有县区均成立减灾委员会,乡镇(街道)防灾减灾救灾职责全面落实,完成覆盖灾害防御、监测预警、救援救助、恢复重建全过程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制定驻马店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对风险普查、灾情管理、救灾救助等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及时督办,对灾害信息员更新情况和救灾物资回收情况进行及时通报。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结合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年度考评,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谋划市救灾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并确定为“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工程,纳入驻马店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该项目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将储备自然灾害类、医疗急救类、应急救援类、事故安全类应急物资。

减灾能力防线更牢固

  在开展灾害风险普查中,我市市、县两级均成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确定泌阳县为普查试点,跟进学习全国试点工作做法,为全面开展普查积累经验。在推进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编制《驻马店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预算资金790.5万元,完成指挥信息网市级网络链路建设,实现省、市指挥调度联动。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对地震易发区的城镇住宅、中小学校、医院等10类房屋设施进行加固并加强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共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22处。市、县减灾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应急演练152次,排查整改隐患382处,累计出动宣传车110辆,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创建安全示范社区中,2020年共推荐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7个。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5个,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25个,驿城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展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灾情应对规范有序

  目前,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共开展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21次,培训灾害信息员1214名。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2小时以内报送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送内容和方式,规范灾情台账管理和灾情核查核定,建立灾情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2020年,全市共上报核准受灾地区9个县区111个乡镇,受灾人员13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4万公顷。在实施救灾救助中,我市2019年至2020年冬春救助资金2089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做到程序规范、台账清楚、发放准确。疫情期间,市减灾委共调拨各类物资2773件(其中应急帐篷1643顶、棉被560条、棉大衣570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

  我市还规范监测预警,强化灾害趋势分析。每季度和重点时段及时发布灾害风险信息,为各级各部门防范灾害风险提供依据。2020年,市减灾委办公室共发送预警信息34期,市气象局共发布预警信号136期。出台并实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响应标准,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和四级、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加强地震预警台建设,新建基本站11个,改造基准站1个。我市承办的河南省2020年宿鸭湖水库综合应急演练,提升了防汛救援队伍的抢险救灾实战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市政府进行了通报表扬。

夯实物资保障能力

  我市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完善物资储备类型,建立救灾物资补充机制。市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购买救灾物资。建立生产能力储备和协议储备为主、实物储备为辅的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编制《驻马店市市级应急保障企业名录》,为做好救灾工作打好基础。依托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互联互通,全市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信息全部上传到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旱期间,市蛟龙水上救援队、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形成了社会化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格局。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512/645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