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贫困村的华丽嬗变

贫困村的华丽嬗变

希望的田野。

荒山变成花果山。

幸福苑里安民生。

小提琴奏响致富乐章。

载歌载舞庆脱贫。

丰收的喜悦。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潮中,我市928个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精准帮扶下,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紧紧扭住摸清致贫原因和找准脱贫出路两个关键,因地制宜,出实招、下准方,积极破解基础设施滞后、发展无企业、集体无收入等难题,从建强班子、筑牢基础、发展特色产业等入手,历经8年持续奋斗,一举拔掉多年的穷根,实现了村美、民富、人和的华丽转变。今天,我们就选取部分贫困村脱贫典型进行集中展示,看看他们是如何破茧成蝶的。

泌阳县 河南村——十里花海十里果

记者 侯伟锋

近几年来,泌阳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加大林果业发展力度,构筑“南梨北枣中部桃、遍布板栗和杂果”的林果格局,全县依托林果业发展优势,发展林果经济,实现稳定脱贫。马谷田镇河南村万亩梨园产业帮扶基地是泌阳县林果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河南村万亩梨园总面积1.3万亩,种植林果208万株,是依托马谷田永远专业合作社建成的以林果业为主的帮扶基地。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托管经营增收带贫、合作经营增收带贫、承包经营增收带贫、培训就业增收带贫四种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前三种模式均由合作社免费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植保、统一技术、统一市场价收购,确保每亩地贫困户收入不低于1250元,贫困户人均三亩地,年收入达3700元以上,依靠林果经济可实现脱贫。梨树开始挂果前,引导群众在树间套种春花生,人均三亩地可再增收3100元,实现“人均三亩园,轻松能挣钱;脱贫在当年,致富在明年”的目标。第四种模式是由合作社定期举行果苗嫁接、修枝、植保、套袋等技术培训,一方面鼓励贫困户承包果园,发展产业增收;另一方面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保证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目前,该产业帮扶基地已流转土地9000亩,安置务工人员32人,辐射带动全村贫困户43户93人,人均增收可达8000元。

荒山变成花果山,守着果园能挣钱。河南村林果产业助力扶贫,使贫困户品尝到了林果带来的甜头,得到了实惠,脱离了贫困的泥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上蔡县 小王营村:幸福苑里幸福长

记者 陈 司 通讯员 白贺阳

青砖黛瓦的小院,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间格局,室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眼前的一切,对于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孤寡老人吕天理来说,就像梦幻一样。

“不比不知道,我以前住的那能叫房子吗?没有院子,房前屋后全是荒草,黑洞洞的屋内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那最多算是个窝!现在这个地方才叫家呢!”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孤寡老人吕天理站在自家的老屋前感慨地说。他无儿无女,常年靠捡破烂为生。2018年重阳节,年逾花甲的吕天理住进了本村的周转性保障房——“幸福苑”,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家一个小院的房子跟城里人住的“别墅”没啥区别。

吕天理除了干保洁员的活儿,一有空儿,他就到住房前边的扶贫基地塑料温棚里,“伺候”棚内的香菇或花卉苗木。务工收入、加上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等,2019年老吕年收入突破2万元,光荣脱贫。

以前住在村中的破房子里,日子过得冷冷清清。住进新房之后,每天忙完手头的活计,吕天理就和同住在“幸福苑”的左邻右舍聊聊天、下下棋,日子过得舒坦而惬意。目前,像吕天理这样,住在“幸福苑”的共有13户14人。

在上蔡县,全县26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村级集体周转性保障房429套,安置分散特困供养户、计生双女户以及临时需要周转住房的危房户429户631人。通过项目实施,既增强了贫困群众获得感,又提高了政策实施效果,实现了低成本、集约化、规范化的住房安全保障目标。

确山县 肖庄村:志智双扶助脱贫

记者 张新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确山县竹沟镇肖庄村结合实际,大力实施项目支撑和志智双扶,先后直接或协调引进项目53个,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541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到肖庄村投资多项产业项目,投资额达5800余万元,全村建成扶贫产业基地6处,吸纳本村及附近村庄300余人稳定就业;全村现有脱贫户49户129人,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4298元增长到2020年的12805元;肖庄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全村20个村民组100%通硬化路、100%通电、100%通宽带,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全面解决,实现了走平坦路、住安全房、饮安全水、用卫生厕的目标;集体经济从帮扶前多年“零收入”增长到帮扶后年收入均稳定超过30万元以上。

肖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相关做法和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河南日报、中国水利报、驻马店日报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先后报道20余次。肖庄村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传统村落”“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称号,村支部多次被评“丰碑先进基层党组织”。

平舆县 郭寺村:产业扶贫奔富路

记者 刘付明

万冢镇郭寺村是国家贫困村,2019年脱贫摘帽,位于平舆县北12公里,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耕地7806亩,1448户5715人。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郭寺村通过建立支部委员联系服务企业带贫机制,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了郭寺村集中式光伏发电、永信现代种植合作社、诚信藤编厂、金升食品厂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带动100余名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年收入近2万元,集体经济年收益近55万元。同时,清长养殖、花花牛乳业等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持续稳定的增收联结关系,实现产业全覆盖;通过技能培训和扩大就业,实现有就业能力或部分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目前,全村产业覆盖率、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连续实现100%,有效确保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

郭寺村先后荣获“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和脱贫攻坚贡献奖等称号,2020年,郭寺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市文明村”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平舆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委”称号。2019年12月,郭寺村被中央电视台农村农业频道选为拍摄《攻坚日记》纪录片系列——郭寺村的脱贫路,2021年3月拍摄结束,共拍摄九集。

新蔡县 狮子口村:载歌载舞奔小康

记者 熊国森

几年前,新蔡县李桥回族镇三面被小洪河包围的狮子口村,交通不便,是新蔡县脱贫的“老大难”村。2015年9月,原玉荣担任狮子口村第一书记后,每天背着双肩包,骑着电动车,下足绣花功夫。短短几年,狮子口村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狮子口村共有909户,3950人。其中,贫困户191户,贫困人口813人。近年来,村里通过引进扶贫车间,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和公益岗位,目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如今,狮子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伏发电、藤编厂、服装加工厂、生态蔬菜种植基地……相继落户狮子口村。

群众脱贫致富了,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村里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农闲时节,原玉荣带领一帮姐妹把欢快的腰鼓敲起来,把优美的秧歌扭起来,把群众感恩党的心声唱起来……

驿城区 鲁湾村:小康画卷山水间

记者 郑付生

驿城区蚁蜂镇鲁湾村依山傍水,植被繁茂,因景色秀美相继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驻马店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近日,记者在鲁湾村看到千亩油菜花海正值盛花期,吸引游人前来观赏。走进蚁蜂镇鲁湾村,乡村风景如画,文明新风拂面而来,画风淳朴的文化墙,整洁明亮的农家小院,展现了美丽乡村的风采和魅力。

该村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以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发展目标,以产业带动村经济发展,种植葡萄、晚秋黄梨、“早春红”桃子、芦笋、板栗等5000多亩。

鲁湾村还结合自身优势,延伸葡萄、桑葚、荷花、菊花等相关种植品类,发展葡萄酒、桑葚醋产业,兴办民俗、餐饮等第三产业,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就业岗位。现如今,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景美业兴、民富风正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蚁蜂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正阳县 王大塘村的“幸福密码”

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余 川

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以正阳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把花生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着力构建“1+1+N”的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奔小康。

该村通过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招来了新地集团公司,成立了王大塘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流转给新地集团公司,由公司进行集约化、机械化“六统一”模式管理,打造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流转土地模式实行入股保底+分红,农户每年每亩保底680元+入股分红,既盘活土地经营权,又带动了农户增收。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有力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形成“产地生态、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汝南县 小方村:产业兴旺百姓富

记者 闫海峰 通讯员 赵崇峰

小方村位于“中州名镇”汝南县老君庙镇北部,毗邻宿鸭湖西岸,是市纪委监委的驻村帮扶联系点。

近年来,小方村按照“抓党建支部带村、抓项目产业富村、抓环境美丽乡村、抓稳定和谐兴村、抓乡风文明润村”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排排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不断涌现,生态种植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增加,火龙果、羊肚菌以及各类有机蔬菜已经成为小方村的特色产业。小方村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汝南县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四面红旗”,并被授予“标兵村”称号;2019年、2020年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如今,这个充满活力的移民小村,已然成为村民自豪、游子思念、外村人羡慕的美好家园。

西平县 水泉汪村:穿针引线织幸福

记者 许 静

记者在位于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电商产业园内的河南昆坤钓具有限公司采访,只见30多名村民在织网袋、伸网框、拉网口、挂网角……随着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一张张渔网初具雏形。

“我们村编织的网箱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沿海市场,往往是一批订单还没完成,新的订单就又来了。”杨美杰一边织网一边接受记者采访。该项目占地80亩,是一个集生产、物流、仓储、商贸于一体的大型渔网渔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水泉汪村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40多家,每年实现渔网渔具电商销售产值10亿元,接纳3500人就业,将形成以西平为中心,功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新型包装材料集聚中心。

遂平县 于楼社区:乡风文明景如画

记者 丁继坡

走进遂平县褚堂街道于楼社区,人们深切感受到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该社区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于楼社区紧紧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建设内容,结合“三清三拆”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积极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种树木近2万棵、玫瑰2000棵、围村林75亩。社区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推动移风易俗,掀起崇德向善、孝老爱亲、脱贫致富、争当先进的文明新风尚。

目前,社区已有23名老人签订赡养协议,3人缴纳了孝善基金,社区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医每月巡诊一次,街道医生每季度上门巡诊、随访。于楼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驻马店市示范村庄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513/6462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