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三农资讯 芦庙乡:秸秆成了“香饽饽”
芦庙乡:秸秆成了“香饽饽”
记者 许静 通讯员 陈富立
每到麦浪滚滚的收获季节,秸秆处理就成了一大难题,同时也为禁烧带来了严峻形势。如何使秸秆变废为宝?西平县芦庙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做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文章,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6月8日,在该乡韩庄村的麦田里,一台台秸秆打捆机械来回穿梭,身后收割完的麦田没有散落的秸秆,而是压缩成了一个个秸秆方捆。“可别小看这些成捆的秸秆,它们可是养殖场的抢手货。”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陈西更站在地头,微笑着说,“以前人们不重视秸秆的综合利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禁烧力度的加大,秸秆有了好的归宿,各个养殖场都竞相采购秸秆。他们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也给群众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西平县可兰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肉牛养殖企业,现存栏肉牛1000多头。公司负责人赵会力告诉笔者,小麦秸秆是养牛必需的饲料成分,公司近日将大量收购秸秆,预计今年应收购小麦秸秆4000多吨,若按每吨4亩计算,麦田秸秆收购面积将达1.6万亩。赵会力说,可兰牧业公司是生态养殖企业,秸秆作为饲料可以喂牛,牛粪回归土地增加土壤肥力,呈现良性循环态势,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小麦秸秆打捆变成饲料后,成为养殖户的“香饽饽”。不仅有利于秸秆禁烧,还为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也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了解,该乡韩庄、顺河、宋营、老庄等村群众正踊跃向可兰牧业等养殖公司运送秸秆。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617/651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