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英雄长眠乱坟岗 驻马店邓庄群众自发守护74年

英雄长眠乱坟岗 驻马店邓庄群众自发守护74年

驻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在驿城区蚁蜂镇南老庄村大邓庄组的村西头有一个乱坟岗,里面长眠着一位让人敬佩的革命英雄。虽然无法联系到英雄的家人,但邓庄的群众自发多年来为英雄扫墓,默默守护在英雄身边。

昨天上午,记者在南老庄村委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大邓庄组,见到了村里最清楚此事的周保山和胡德明。

67岁的周保山虽然不是战争的亲历者,但从小他就听父辈们讲刘连长(刘新华)带领部队和敌人打仗的事,所以向记者娓娓道来。

“那时候快过年了,刘连长带着部队来到我们村驻扎,乡亲们听说解放军战士来了,都十分高兴,纷纷找到他们嘘寒问暖,要请他们吃饭。”周保山说,就在大家高兴之余,没想到国民党的部队早就盯上了刘连长他们,对方趁其不备包围了村庄。

“敌人在村头支起了大炮,我家的房顶都被打塌了,另外一处还设置了机关枪,不停地向解放军扫射。刘连长带领部队突围了几次才从一处火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胡德明告诉记者,当时部队有几个战士牺牲了,还有人被俘虏了,敌人也有伤亡。最惨烈的是一个叫黄世仁的英雄,因为受伤肠子都出来了,村民们把他藏在柴火堆里,但还是被敌人发现,然后英勇就义。

周保山和胡德明向记者讲述的同时不时提及村里一位名叫邓印兰的老人,说她老人家当年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而且对此事最有“发言权”。

由于邓印兰目前在确山县瓦岗镇的女儿杨霞家,联系之后,记者又赶往瓦岗镇。年近六旬的杨霞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讲述这段历史故事,让她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那场仗打得太激烈了,他们都是英雄,是我们值得守护的人。”昨天上午,说起当年在村里发生的故事,89岁的邓印兰老人仍然历历在目。

邓印兰生于1932年,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哥哥17岁时参加了新四军。邓家在庄上开染坊维持生计,邓印兰7岁时失去了父亲,14岁时失去了母亲,父母给兄妹留下一座四合院的草房子,当时在大邓庄东头路北第一户。

邓印兰说,1947年腊月十二晚上,解放军的一个连长刘新华带部队来到村庄。由于她家住在村东头,部队就驻扎在她家和后院邻居邓国义家,对方还借了她家80斤麦子磨成面粉,并且打了借条。当时冬天很冷,夜晚为了给解放军腾出房子来,邻居带着孩子都挤在草窝里睡觉。当晚下了冻雨,风呼呼地刮着,早上起来地上和院墙上都上冻了。

第二天下起了小雪,中午的时候,邓印兰和小伙伴在东间草窝里玩耍。听到门外有吵吵声后出门去看,只见警卫员迅速关上了大门。原来国民党部队打了过来,见进不了院子,对方就放了一把火将邓印兰家的房子点了,所幸房子上都结了冰,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邓印兰当时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就把拴在前半间的一头牛和一头驴牵到茅房的柴火上,然后又把堂屋准备过年的麦子扛到了茅房里。

“当时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解放军有的把桌子、凳子摞在院墙下,站在上面,趴在布满溜冰的院墙上,架起抢掩护其他人撤离。前后院都交上了火,只听到枪声像爆竹一样连绵不断……”邓印兰说,她和几个孩子躲在茅房里,后来国民党的一个兵进了茅房,看是几个小孩子,就用枪空扫吓唬了一下,然后“砰、砰”两枪打死了她家的牛和驴。

在邓印兰的记忆里,这一仗,解放军损失惨重,留下了4位牺牲的战士和4位重伤员。国民党卸了几户人家的门板作为担架,挨家收了几床被子,把庄上的壮劳力拉走抬东西。村民邓明朝的亲戚被拉走后冻死在了路上。

邓印兰的五爷邓善松是庄上管事的,事后,他把庄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叫了出来,把4位牺牲的革命英雄拉到村庄西侧乱坟岗埋掉,把4位重伤员送到庄后村民邓根家的草窝里藏起来,并且每家轮流送饭照顾。

“10天后,腊月二十四那天,刘新华的解放军又返回了。根据大家的讲述,他们把乱坟岗4位牺牲者扒了出来,担水洗净躯体,用白布包裹,放入买好的棺材内,重新下葬,坟前都钉了木板,并写上了英雄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新中国成立后,其中3位英雄的亲人找到了,他们的坟被迁走了,只留下山东一位叫黄世仁的至今无人认领。”邓印兰哽咽道,这位年轻的革命英雄死得非常惨烈,肠子都被打出来了还在与敌人搏斗,最后躺在血泊里,死在雪地上。

采访中,许多村民都说,他们小时候每逢清明节,老师都组织学生为这位英雄扫墓,村里的胡家祥老人常常站在墓前给大家讲述这段故事。每年,都会有村民到英雄的坟前祭扫,默默守护着曾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英雄。

杨霞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期间,她和同学周小景又想起了这位牺牲的英雄,他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祖国人民不能忘记他,她就想给这位英雄重新找家,让更多人知道他的英雄事迹,让人们瞻仰他、纪念他。

村民向英雄致敬。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618/6521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