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泌阳县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驻马店网讯(记者 徐 明 通讯员 曲生志 乔 享)近日,在泌阳县下碑寺乡,女孩李娟向下碑寺村小学捐献了一辆崭新的校车。而捐赠的缘由是,当她还在该小学读四年级时,获赠一个红书包的经历,这是一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人故事。
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由一个打工妹开始,后逐步创业,目前成为国内外十几家公司的法人。事业成功后,常怀感恩之心的她,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出行,她自己拿出 16万元无偿为自己的母校捐献一辆校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间大爱,受到家乡人的一致称赞。
李娟 1985 年出生于下碑寺乡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家中姊妹五人,她排行老大。因当地属浅山丘陵区,庄稼产量不高,一家老小十几口人,生活过得十分拮据。1993 年,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李娟,父亲突然患上了尿毒症,对于这个解决温饱问题都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娟的母亲王凤娥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仍然是杯水车薪。
李娟的父母在当地为人善良,村里的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100 元、200元地借给他们。每次借钱,王凤娥都让李娟用笔记着,并告诫李娟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要报答乡亲们的这份恩情。1996 年,李娟的父亲因病去世,李娟和自己的四个弟弟妹妹成了单亲家庭。父亲的去世让原本性格活泼的李娟变得有点不爱说话,也就是在这一年,泌阳团县委在下碑寺乡小学开展“希望工程”帮扶活动,李娟作为被帮扶对象,获得了一个红色的书包。
当接过志愿者发给的书包那一刻,李娟激动得流泪了,领到书包后的李娟开开心心地回到家,迎来的却是母亲的责问,“你拿谁的书包,咱家再穷,也不能要别人的东西。”面对母亲一脸的愤怒,李娟胆怯地说:“是希望工程,是学校发给我的。”王凤娥流着眼泪紧紧搂着李娟,告诉她将来一定感恩帮助过她的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2002 年,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李娟为了减轻母亲的重担,供四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上学,17 岁的李娟做出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的决定。当得知李娟要放弃学业打工的消息后,李娟的小学老师王文芳很是惋惜,她知道,以李娟的成绩,将来一定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于是王文芳专程跑到李娟家中,劝说李娟不要放弃上学。想到拮据的家庭还有操劳的母亲,李娟最终还是婉拒了老师的好意,忍痛放弃学业,选择了去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
为了贴补家人,李娟将每月四百元的工资寄给家中三百元,自己只留一百元生活费。深爱学习的李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在打工期间,她白天上班,晚上还报名参加了英语、会计、电脑培训班。2005 年,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的李娟辞去工作,在东莞开始创业。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李娟的电子元件产品做到了马来西亚,后来分别在香港、北京、南京、深圳、郑州成立公司,生意如火如荼。
书包带来了慈善责任。李娟回到生她养她的泌阳县下碑寺村看望家人,当得知村里小学校车破旧时,她果断出资16万元,为母校捐献了一辆校车。除了在泌阳县老家捐资助学,身家过亿的她没有忘记与她曾经一样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创业之后,李娟还曾先后在贵州资助多名贫困山区孩子,同时利用商会平台,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采访期间,李娟反复提到一生不能忘记的,就是小学四年级时希望工程捐给她的一个红书包,正是得益于社会的关爱和学校的培养,才让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看到家乡近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娟感到无比震撼和喜悦。并计划在家乡投资畜牧养殖业,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刘银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618/6522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