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执着的守护人和传承人 ——记泌阳县曾沟牧场场长马国芳

执着的守护人和传承人 ——记泌阳县曾沟牧场场长马国芳

   □ 乔桂堂

  我的老家泌阳县贾楼乡曾沟村是一个看得见山、听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追随美丽白云山的石孩子,因为贪玩落在曾沟的不远处,双山和老石牛山就是。贾楼河从它们中间潺潺东进板桥水库,从未断流。这里树林茂密、水草丰美,曾沟牧场就建在这里。

  今年59岁、老家洛阳的老党员马国芳16岁从泌阳农专毕业就工作和生活在这里。43年来,他与牲畜打交道的故事数十里的乡亲家喻户晓。在寻觅“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过程中,我近距离采访和了解了他和附近的乡亲,这些故事感动和激励着我。

  守护者

  “农民养个牛羊不容易,我要帮他们守护好。”这是马国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43年来,他从技术员到兽医,再从兽医历练成高级工程师,其中的艰辛乡亲们心里有数。

  43年间,马国芳去的最多的是泌阳县付庄、贾楼、王店、铜山、官庄5个乡镇的400多个自然村,为5000多个养殖户提供服务。他数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地搞服务,被这里的百姓夸为“不图名利的好兽医”。

  山里的乡村坡广沟深,前些年道路崎岖不平,加之养殖户分散、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马国芳行医时摔倒受伤是常有的事。

  我问:“这么辛苦,图个啥?”他说:“这些年的努力,都是受了老爸的影响。老爸曾是这里的老工人,乡亲的信任是他一辈子的骄傲。如今,他退休了,我要替他继续做好养殖户的守护人。”

  家住铜山乡的张二德是一位50多岁的农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老养殖户,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经验。可在春节前,他家的两头母牛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接下来整群牛陆续出现问题。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张二德一家陷入了困境。正当张二德一家愁眉不展、无计可施时,一位养牛同行给他推荐了马国芳。马国芳开药方、调饲料,让他家的牛群脱离了险境。

  “我是一名党员,服务社会是职责,养殖户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马国芳说。

  传承者

  夏蝉在杨林里高唱,水声在低处伴奏,一群“泌阳驴”正在河滩的青草地欢快地吃草,并不时地打起滚来。曾沟牧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闻名遐迩的“泌阳驴”种就在这里悄悄延续。

  白眼圈、白肚皮、白嘴唇、皮毛黑,“三白一黑”的“泌阳驴”是中国五大优良驴之一。曾沟牧场场长马国芳就是“泌阳驴”繁育保护的传承人。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泌阳驴”种群在悄悄萎缩。2002年,曾沟牧场仅存6头“泌阳驴”。马国芳再也坐不住了,保护纯正“泌阳驴”的使命迫使他不顾风险和压力,主动担责作为,承包起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曾沟牧场,开启了“泌阳驴”的繁育和保护工作。

  为了遴选优质“泌阳驴”,马国芳几乎走遍了泌阳的村庄,村村问、户户寻,不知疲倦。当他来到铜山脚下一家养殖“泌阳驴”的农户家里时已是晚上,于是在村头的小庙里凑合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登门求购。农户不卖,他就托村上有名望的老支书上门说情。

  “山里一些养殖户以驴为宝,甚至把驴当作家里的一员。当我看到一头纯正的‘泌阳驴’时两眼放光,别说三顾茅庐,就是再多跑几趟我也心甘情愿。”说到盘古山下买驴的事,马国芳说道。

  就这样,30头纯正的“泌阳驴”开始集中归整,曾沟牧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从那时起,作为兽医的他就开始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泌阳驴”这样的好品种在泌阳大地消失。

  在他的精心养育下,“泌阳驴”正在延续纯正的血脉并发展壮大。

  执着者

  近20年,马国芳坚守牧场,纯正的“泌阳驴”种群不停更新换代,保持在50头左右。随着国家对“泌阳驴”品种的重视,曾沟牧场回到了国有。43年来,他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个古朴而又生机盎然的牧场院子,成为乡村养殖户的守护神。他的畜牧兽医身份没有变、党员身份没有变,对牲畜尤其是“泌阳驴”的热爱始终没变。

  在洛阳老家工作的孩子想动员他去洛阳开办宠物医院,不仅能与家人团聚,还能挣点儿大钱,可是几次劝说都没能成功。“我今年就要退休了,可仍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泌阳驴’的繁育和保护还需要我,我会一直守在这里,陪伴着这些可爱的驴。”马国芳初心不改,对事业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期待,“我的目标是牧场养殖‘泌阳驴’的规模在100头以上。我还要宣传‘泌阳驴’,让养殖户广泛养殖,让‘泌阳驴’种群走上繁荣。”

  在马国芳坚定的话里,我仿佛看到我的家乡美丽曾沟,牛羊驴马在欢快地奔跑。③3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824/660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