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王征:“砖”心致志

王征:“砖”心致志

  记者 李贺建 

收藏陶瓷、玉器、书画的文人雅士常有耳闻,而古砖收藏,想必很少有人听说。驿城区的王征就是一名古砖收藏爱好者,藏砖近十年来,已收集吉语、吉纹古砖300余块。时间跨越两汉、晋唐、宋元。在王征眼里,这些不起眼的断砖、残甓都是珍宝,上面的铭文、纹饰更是令他着迷。

1632814591890

 古砖里藏着过去的人和事

在王征的画室里,记者看到两个博古架,上面整齐摆满古砖。古砖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大多是长方形,也有几块梯形的楔形砖,还有些是残缺的断砖,根据砖的用途不同,形状也略有不同。在画室的地面上,还摆有不少的古砖,都是他近段时间收集来的。

1632814591942 (1)

王征表示,我国是历史上制砖最早的国家之一,而在全国而言,他觉得中原地区古砖上的文字朴实厚重,江右(江西)的则显得豪放大气,巴蜀(四川)的则凝重浑穆,江浙一带的文字古砖无论从铭文内容还是书法的时代特色,以及书体的丰富性上,都是中国古砖中的翘楚。

记者仔细观察了王征所收藏的古砖,古砖的侧面都刻有文字或者图案,有些做工精细的古砖每一面上都有纹路,令人叹为观止。有的图案是莲花,有的是瑞兽,有的像鬼脸。“这些古砖各有用途,有城墙砖、宫殿砖、寺院砖等,还有一部分是墓砖。”王征说。

据王征介绍,古砖一般分为文字砖和画像砖,或者是两者的结合。画像砖上有狰狞如鬼脸、饕餮的纹饰,意在驱邪;有些砖上有龙、凤、鱼、鹿等瑞兽的图案,有吉祥祝愿之意;有些有几何形、花草、日月,则作装饰之用。文字砖又分为纪年砖、吉语砖、记事砖。纪年砖以年号为主题,砖的年代一目了然。吉语砖则有一些“万岁不败”“寿毕金石”“大吉祥宜侯王”“宜子孙利后世”等吉祥铭文。记事砖则会突出此砖为何而造,或者所造之年的大事,以及制砖人姓名等。

古砖上的字体,也能反映出时代特征。唐宋年间的古砖,文字最接近现代的文字。而汉晋年间的多为篆书和隶书。他时常会把自己喜爱的图案、文字拓在宣纸上,仔细研究。“这些纹饰有些抽象,有些又活灵活现,多与先民的生活、信仰有关,充满想象空间。而书法篆、隶、行具备,有些还介于两三种字体之间,能看出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这就是古砖的魅力所在,让收藏者着迷。”王征说。

为了研究每一块古砖所体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王征往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普普通通的砖块,在他眼里,是一本本书籍,讲述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古砖铭文是一部书法演变史

砖正式进入文人的文房是在唐宋时期,最早是被用作砚台的,称为砖瓦砚。像王安石、欧阳修等人都有很多诗词讲到砖瓦砚,当时很多文人希望有这么一方砖瓦砚放在书桌上。

像吴昌硕、鲁迅等艺术大家、文学巨匠也都钟情于古砖瓦砚收藏、鉴赏。

民国时期的古玩家赵汝珍曾言:“盖砖之可贵者,只以其有文字耳。”汉砖上的文字是最值得玩味的——有的是刻画所书,有的是模印的,有阳文也有阴文。这对自小喜爱、长期躬耕于书法、篆刻、国画艺术领域的王征来说,每一块带字或者图案的砖都会让他细细品上许久,这也是给予他书画艺术滋养永不枯竭的源泉。

1632814591145

在王征收藏的众多古砖中,有一对硕大的东汉末巴蜀砖显得有些特别,铭文为“宜子孙富贵昌利后世寿命长,大吉昌利后世无祸殃”,铭文字体拙然有趣,天真烂漫,章法自然随意不造作,虽为楷书样貌,但深含隶意,记录了隶转楷的文字演变历程。

提起东晋书法,我们肯定会想到王羲之,他在公元353年即“永和九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如今王羲之所有真迹已不可寻,到今天我们唯一能触摸到的文字,恐怕只有古砖了。抚摸这朴拙大方、古色古香、端庄厚重的古砖,我们仿佛与先贤相会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一起畅叙幽情,共享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632814591144

王征说:“拂去古砖上的历史尘埃,我们都应该了解和感受汉砖的高古魅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研究,应该更多地去学习了解、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一块块古砖,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演绎着一幕幕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古砖文化虽是小众文化,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闪亮之星。让古砖留下来、流下去,了解、传承,走向大众,让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也许是王征和所有喜欢古砖人的一种志向、一个心愿吧。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928/665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