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 >国内 > 风好帆悬开新局

风好帆悬开新局

新华社记者 牛纪伟 徐扬 邹明仲

共和国版图上,东北举足轻重——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考察,下农田、进车间、到厂矿、访民居……足迹踏遍白山黑水;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门到东北三省代表团参加审议,共商振兴大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东北振兴之策,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

情系黑土地,殷殷关切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东北以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过坎、迎难而上。如今的黑土地,正日益成为改革的热土、开放的厚土、发展的沃土,焕发出崭新气象。

牵住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168个项目,签约额近 2700亿元——刚刚落幕的“辽洽会”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来自欧美日韩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家重点企业纷纷来到辽宁“淘金寻宝”。

不仅是辽宁。今年6月召开的“亚布力之夜——黑龙江省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签约额超千亿元。9月长春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签约总投资1900多亿元。

早在2014年,东北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引发广泛关注。营商环境之弊曾是东北振兴之痛,坊间流传的“投资不过山海关”可见一斑。

东北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擘画新时代东北振兴新蓝图,东北振兴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东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由此得到廓清:东北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要想重振雄风必须重塑环境!

东北全新出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倒逼改革加速度。

——办事不求人,用好“法”的力量。东北三省相继实施规范营商环境省级法规,辽宁还专门成立了监督机构,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这些都为企业办事开好了“正门”,堵住了“旁门”。

——审批少见面,做好“简”的文章。辽宁推行“一网通办”达100%,多地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试点;吉林推广市场主体准入“e窗通”服务,民营企业开办可全类型、全区域、全流程电子化办理。

——最多跑一次,抓好“快”的服务。吉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黑龙江积极探索“办照即经营”“准入即准营”等改革措施……

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9.9%、10.7%、10.3%,形成了稳中加固的发展势头。

“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就能跨过山海关。”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近年来,东北营商环境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对投资者越来越有吸引力。

以新动力展现新气象

东北经济如何焕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摆脱“二人转”,奏响“交响乐”。东北经济正发生着一次涅槃之变。

——向创新要动力。

10月16日,辽宁阜新的嘉寓光能科技(阜新)有限公司,4万平方米的车间热火朝天,其拳头产品“双真空太阳集热管”正在加紧生产。

“这款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明年9月。”公司总经理葛小磊说,“我们手握大批专利。有了金刚钻不怕揽不到瓷器活儿。”

近年来,一批像嘉寓这样的创新型“新苗”,在东北悄然改变着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1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3万户。

扫码看全文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1029/6698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