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犬伤人,岂能再让“权”伤人

犬伤人,岂能再让“权”伤人

□ 张大成

在“狗咬人”舆情发酵后,近日,安阳通报了对涉“狗咬人”事件4个责任单位和7名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其中,给予事件当事人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科级稽查专员王新刚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并使其调离执法岗位。

今年9月,安阳王女士近80岁的母亲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狗咬伤,小区监控显示狗主人就在现场。然而,面对监控证据,狗主人却矢口否认。本来在禁养之列的两只狗,竟然以心理辅导犬的名义办下了养犬证。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栏目就此事作了9期报道,狗主人以多种方式耍无赖。与此同时,某些部门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也让人不解。记者杨小莉在采访中无奈落泪,相关话题迅速上了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因为报道无力记者公开哭泣,在新闻行业里是罕见的一幕。如果没有这种戏剧化场面,今天这个结果会不会出现,我们可以大打问号。

恶狗背后藏着恶人。面对监控证据等铁一般的事实,当时明明在场的狗主人拒不承认。众目睽睽之下,受伤老人却得不到公道。俗话说狗仗人势,那么狗主人仗什么如此嚣张?如果一个犬伤人的道歉,都要迫于汹涌的舆论压力才能做到,那么还有多少脱缰犬背后的力量让人们脚步趔趄?很显然,在这起事件中,狗与人的关系,已经变成了人与人、人与权力的博弈。

新闻学有一个著名观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是,安阳“狗咬人”却成了热点新闻。出现这一怪事,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公职人员耍特权的愤怒,是对有关部门不作为的强烈不满。他们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消极懈怠不作为、以权谋私乱作为。他们之所以这样,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根源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

犬伤人本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最多是受伤者一人感到皮肉之苦,但“狗咬人”背后的“权”伤人,却会让无数人内心作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向特权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对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问责。必须保持公仆本色,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必须站稳群众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无论何时都不能对群众傲慢无礼,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犬声汪汪,需要人们警惕,谨防被咬伤;权力在手,需要我们拉紧缰绳,以免权力失控。以后即便是再次出现“狗咬人”事件,只要内心装着群众,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用心用情去对待,我们不仅不会让群众不满,还会成为“狗不咬”的干部。

愿“狗咬人”不再出现,愿“狗咬人”不再成为新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1129/6744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