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回望乡村 走进“红色摇篮”探访烈士后人

走进“红色摇篮”探访烈士后人

□ 李汇楠

正阳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10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有着正阳县“红色摇篮”之称的中心庙村茶庵寺——正阳县委旧址。

1928年8月,中共正阳县第一届县委在新阮店乡中心庙村的茶庵寺诞生。因此,正阳县是当时驻马店市最早成立中共县级党组织的县。孔剑舞任县委书记,余子静任组织部部长,李振久任宣传部部长,王了凡、田奉先、孙崇荣、胡成业、黄绍先任委员,下设中心庙、城关、尚田、龚湾、寒冻、诸葛寺6个支委,领导正阳人民开展红色革命工作。

中心庙村茶庵寺地处今正阳县城东30里,有古官道,四通八达、地势开阔。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方圆5000亩土地都属茶庵寺管辖,站在茶庵寺东南角寺塔上向四周张望,能看见周围几十里的情况。后来,寺塔被扒掉。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西与竹沟革命纪念馆隔山相望,东伴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雷岗战役纪念地,宛如一颗镶嵌在正阳境内的红宝石闪闪发光,被正阳人民誉为“红色摇篮”。

就是这座茶庵寺,孕育出正阳县第一个中共县级党组织,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在正阳县开展各项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为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13年,原中心庙村党支部书记鲁军良征得上级同意后决定对位于茶庵寺小学的正阳县委旧址进行修建。因缺少资金,他捐出自己用于养猪的50万元,又发动群众集资10多万元。施工中,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为清运沙土拉坏6辆架子车、腰部损伤,现在还没痊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抢救性挖掘、整理一大批珍贵文献资料。

在茶庵寺东1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孙罗庄。1903年,一个叫孙崇荣(字舒安)的人出生在这个村子。

1925年,孙崇荣从正阳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受聘到茶庵寺小学任教。1926年,他结识了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回正阳县从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孔剑舞、余子静等。1927年6月,孙崇荣在孔剑舞的推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崇荣投身革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传播革命思想,他把油印机安置在自己家里,自任主编,为正阳县地下党组织印刷《正阳红旗报》和革命传单、资料。有一次,孙崇荣获悉正阳县县长沿淮河巡视的消息后,他立即制作标语条幅,与地下党联络站员吕宜斋等在皮店、朱店、潘店、大林、涂店等地张贴,揭露其贪赃枉法、欺压人民的罪行,迫使县长提前返回县城,群众拍手称快。他先后发展了范俊哲、闵光远等人入党,建立中心庙村党支部,他任党支部书记。1928年,正阳特支建立,孙崇荣当选为特支委员。8月,中共正阳县第一届县委在茶庵寺小学建立,他当选为县委委员,不到一年时间发展党员90多人,建立9个党支部。1930年春,正阳县农民游击大队建立,中心庙村农民游击大队编为第三中队,孙崇荣任中队长。3月,县委书记尚伯华调离正阳县,孙崇荣任代理县委书记。6月,孙崇荣任正阳县委组织部部长。8月中旬,京汉(信阳)区特委派寇野清、鲍子宽、黄承基等到中心庙村,协助县委组织武装部队。9月底,红一军许继慎部转战陡沟。11月,红一军许继慎部改编为红二十九军,张虎智任军长,孙崇荣任政委。1931年3月,红二十九军编入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孙崇荣仍任政委。其间,孙崇荣等率领部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冬,张国焘给孙崇荣定为“改组派”,在安徽省六安县将其杀害。后来,正阳县人民政府追认孙崇荣为革命烈士。

一提起孙崇荣,82岁的侄子孙兆华就流泪。他说伯父22岁教书,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工作,后随军南下参加战斗,因害怕连累家人很少和家人联系,常被误解。为此婶娘非常生气,直到伯父被害后,婶娘才明白伯父的良苦用心。孙崇荣的重孙孙小马说,我们兄弟几个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靠种地、外出打工勤劳致富,传承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

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中心庙村的8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组组通上路、电、网、水,天然气管道正在安装中,19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新建了红色文化公园、卫生室、教学楼,群众奔跑在小康路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1206/6755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