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文学 洪河红

洪河红

 □ 赵付友

夕阳满天,十里长廊映彩霞;海棠果香,洪河倒影红如画。

顺着河风,忽有一首渔歌飘来:洪河水啊泛红波,鱼鸭畅游肥又多,才子佳人两岸聚,阿哥阿妹对情歌……

2021年的春天,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踏寻西平县境内的红色足迹,我和西平县红色收藏馆馆长李东海老师走遍了洪河两岸。在杨庄乡合水村,我们拜谒了村头矗立的“合水围歼战”纪念碑。

1945年4月13日,在新四军五师情报联络站豫南游击兵团临时指挥部——中共西平县委委员、酒店区委书记刘宗宇家召开合水围歼战会议。会议决定,一个团的兵力当天夜里行动围歼合水日伪军,深夜攻入合水,结束战斗已是第二天凌晨,此战歼灭日伪军540多人,击毙松木大佐,俘少将吴春亭和张国威。4月15日,日伪军从漯河据点开赴合水镇对村民实施报复,烧杀抢掠,并把全村人赶往东夹后空地集中,准备机枪屠杀,新四军闻讯杀回马枪,日伪军急撤回,此次共打伤打死村民数十人。

说起当年同仇敌忾打鬼子的事儿,几位村民情不自禁又不约而同地哼唱起了当年的歌谣:一九四五春景明,合水来了鬼子兵;村民血泪洒河中,洪河悲泣血水红;共产党和新四军,救民水火杀敌猛;滔滔之水为啥红,洪河军民血染成……

为进一步了解合水围歼战的历史,我们来到了中共西平县委旧址——出山镇李元沟村村民韦国欣家。

韦国欣老人说,1945年3月15日,为加强开辟河南的军事力量,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派十三旅一部与河南挺进兵团在西平县出山镇会师。新四军长途跋涉,脚下的鞋子都磨破了。看到新四军战士穿着露脚趾的军鞋,村民心里十分难受。李元沟村妇女协会会长李先枝发动妇女连夜赶做一批军鞋,新婚媳妇刘四花一晚上用掉了十根针,孟连凤通夜熬掉了五灯油。很快,刘四花的“十根针”和孟连凤的“五灯油”的故事就在村中传开了。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向两位老人问起当年的事情时,两位老人手连忙摆起:“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2021年初,西平县重新整修了祝王寨金刚寺战役纪念馆。每天都有讲解员义务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当年那场战役。

1947年冬天,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和第三师被我军大将陈赓牵着“牛鼻子”走,从湖北襄樊出发,转南阳,经洛阳,过郑州,下许昌,到西平已是傍晚,被我军“牵着走”的敌人要找住宿的地方,因为人数众多,眼前的祝王寨已经住不下了,于是敌军就到了金刚寺。

农历冬至傍晚,时机突现,战役打响。深夜,大雪翻飞,负责主攻的战士躲在战壕里一听见枪响,立刻起身发起反击,听不见枪声了,战士们开始抱着枪睡觉。主攻打得不疼不痒,佯攻却枪炮声密集,等把敌人的主力都吸引过来,主攻方突然集中火力,一鼓作气登上寨墙,早前冲入寨内的尖刀连顺势打开所有寨门,寨外的解放军大部队攻入寨内。

陈赓要求部下趁热打铁,立即支援金刚寺前线。傍晚时分,金刚寺解放。

开战迅雷不及,结束秋风扫落叶。为纪念陈赓西平“牵牛战”,西平人民有民谣传唱至今:“陈赓大将真英雄,辗转南北显神通;足智多谋牵牛术,汗马功劳立奇功。”

这一战术,就是后来家喻户晓、被写进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豫西牵牛战”,发生在西平县祝王寨金刚寺战役是“豫西牵牛战”中的一役。

近年来,西平县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的思路,在洪河、引洪河两岸等地种植了绵延11公里的海棠长廊,形成“两岸绿树成荫、堤岸海棠飘香”的花海新城。

冬日午后,阳光正暖,我再次漫步在洪河岸边,头顶是红红的太阳,周围是红红的海棠果,阳光、海棠、人群倒影在洪河湾深处,洪河红奇观陶醉了游人、亮丽了西平。河中央,一艘小船带来了醉人的渔歌:红红的日子映彩霞,洪河岸边好人家;脱贫攻坚美如画,乡村振兴百姓夸……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1208/675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