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占 坡
占 坡
□ 陈 健
家,紧贴淮河北岸,人均耕地少,且多为水田。除了村庄北边的水田之外,就是村庄南边少量的沙土地了。水田是用来种植水稻果腹的,而沙土地则是父老乡亲用来种菜运到集市上换取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因此这些沙土地就是父辈们的“钱串子”,被老乡们形象地概括为“一亩园十亩田”。
自记事起,这些一家一户的菜园子里就种植着白菜、萝卜、蒜苗、西红柿、辣椒、笋苔等季节时蔬,一些年份也种植红皮的或白皮的甜秆。双脚踏进菜园里,一片葱绿,葳蕤茂盛。园子里产的各种蔬菜瓜果一旦下来,就得赶紧拉到集市上出售,容不得半点迟疑。蔬果销得快与慢、价钱高与低,与卖菜的位置有直接关联,被老家人称为“占坡”。为此,乡亲们一般清晨四五时就出发。
初中毕业,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成了家里赶集卖菜的“专员”。寒冬腊月的乡村集市最为红火,遇到赶集的亲戚朋友就蹲在一个靠墙的角落唠唠嗑。特别是放寒假后,街上“噌噌噌”的小脑袋在人堆里窜,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买零食和花炮。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回,你扒着我的脖,我搂着你的腰,从兜里掏出几个刚买的摔炮,往空地或街道门店的墙上用力猛摔,“啪、啪、啪”响声骤起,满大街都氤氲着年的味道。寒冬腊月是卖菜最苦的时候,每天凌晨3时左右,父母就把我从被窝里叫醒:“赶快起来,骑车子到街上去占坡。”街离我家有三里的泥巴路,等我骑车颠簸着来到街上,菜市繁华街道早已被菜筐、蛇皮袋、长竹竿、小棍棒等物件摆满了。我赶紧把自行车后面带的菜筐、蛇皮袋摆上,顺便找几块砖头压在蛇皮袋上,以防被“呼呼”带叫的寒风刮走,并叮嘱熟人帮忙照应着,再赶回去带菜。腊月的集市,人散得很晚,通常下午四五时赶集的人才慢慢地拖着购买的物品往家赶。
菜种出来不能只在本地卖,只要打听到附近哪个集市菜卖得快、价格好,就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也要去赶,乡亲们不惜力气,盼的就是多卖点儿钱。几个人提前约好后,第二天要让先走的人去占个坡。假如谁的菜先卖完了,就自然而然地帮着一同来的伙伴卖菜,待卖完后一起回家。你帮我,我帮你,这是乡亲们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朴素的情谊。
卖菜时间长了,与外地菜农也熟络起来,有说有笑,彼此早已成了朋友。走时告别,若隔天再来,就会说“下集帮忙占个坡”,对方一定会欣然应允。如果他乡菜农到本地集市销售,也给帮忙腾个坡,这是心情,也是礼节,菜农们最讲有来有往、以心换心。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二十多年,可家乡繁华的集市、卖菜占坡的情景时常在心中浮现,感觉是那么温馨。
责任编辑:牛馨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113/6817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