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中药橱(王迪)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中药橱(王迪)

我不是医生,也没有学过医,却对医学有着浓重的感情。这份感情纯粹是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我的姥爷是名老中医,父母、姨夫、小叔都是医生,小姨、弟弟、弟媳也都在医院上班。记忆中从小到大我们搬过很多次家,家具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那两个中药橱无论搬到哪,都是请了人小心翼翼地来帮忙抬着,直到现在依然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中药橱斗面呈长方形,表面布局层次分明,四边倒棱,紫红古朴,雅致美观。除去最底层的大抽屉,上下左右共有七排斗,所以又叫它七星斗橱。药橱可以放置的中药品种很多,每个斗里按照日常调配药品所需,放进中药,父亲再在外面的小抽屉上,用毛笔蘸了颜料按顺时针写上各种中药的名称,便于找药。姥爷家和我家的药橱都又在七排斗的上面打造了一层空格,用来摆放一些常用的药,侧面钉上几个钉子,还可以挂一些长的或者需要晾干的中药。中药橱一般贴墙放置,既节省空间,又可以抬手取,低头拿,半步可观全药匣,非常方便。

中药橱 作者供图

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决定在县城开诊所。万事开头难,在租到了合适的门店之后,年轻的父母已经囊中羞涩,连进药的本钱都紧张,而看病的人却几乎没有,有时一天也就来一两个人买点风油精、草珊瑚含片之类的小东西。父母一天天的越发着急,甚至想到了放弃。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格外炎热,外面树上的知了卖力地叫着,给人焦躁的心情火上浇油,正在算账的父亲突然把算盘往抽屉里一扔,对母亲说,“不干了!这还不如回家种地哩!”母亲叹口气说道:“那这一身医术就算是白学了,要是想好了,那你就把这俩中药橱擦一擦,收拾干净,给咱爸送回去!我们收拾东西,回村里种地去!”

父亲端了盆水,拿了块抹布,一点一点地擦拭着中药橱,慢慢地就平静了下来。等到一整个药橱都擦完,父亲再也不提不干了,而是重新把药品归置收拾了一番。母亲笑了,她从一开始就知道父亲对医学的执迷,也知道父亲根本舍不得放弃这两个中药橱子。那个炎热的夏天,父亲开始按照医书学习制作治疗腰腿疼的膏药,然后在傍晚时分,我们三个一起拿给附近出来纳凉的老年人试用。或许是膏药真的效果不错,又或许是被我们的诚挚所打动,这个笨拙的方法使我家的诊所在那个九十年代的小县城日渐有了起色。慢慢的,凭着父亲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两个也越来越忙,有时看病的队伍能排到门外绿化带旁边,有时他们忙得一晌连喝口水的空儿都没有,有时夜里要忙到很晚还关不上门。

忙的时候,中药橱就像是父母的阵地,他们两个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围着中药橱抓药、包药;闲下来的时候,中药橱又像是后勤基地,父母总是怜惜地擦拭中药橱后,再去收拾补充药品。而今回望,这样的循环往复已近三十年,弟弟和我已经长大各自成家,在不同的城市上班,而父母却习惯了这种围着中药橱子忙碌的生活,一刻也停不下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母那辈人大多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依靠勤劳致富,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韧刚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岁月的风穿越了时光,斑驳了中药橱油亮的外表,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三十六小学)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401/6944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