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文化资讯文化风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 楼上的书房满了(谢石华)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 楼上的书房满了(谢石华)

四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家里的“藏书”只有我和二哥的课本。那时,家乡新蔡十年九涝,农民基本上是“糠菜半年粮,开春闹饥荒”,阴雨和冬闲每天只做两顿饭。尽管二哥和我学习都比较优秀,但因为交不起每学期二、三元钱的学杂费,几度濒临辍学。至于买课外书,那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只能偶尔从同学、老师处借阅一点连环画、儿童小说之类的书。因为可读的书少,就特别珍惜自已的课本,每次发新书,先精心包上书皮,学完后就收藏起来。我至今仍保存着小学以来的大部分课本——一份珍藏在心底的慰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转,我顺利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从上高中开始,我逐渐购买一些紧要的学习参考书和工具书。其中,1980年我用省下的一个月菜钱,买下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定价2.50元),一直使用到现在,成了我们全家的良师益友。参加工作后,随着工资的不断提高,我购书的开支越来越大,陆续购置了《辞源》《辞海》《二十五史》《中国历史大辞典》《鲁迅全集》等书。我出差光顾最多的,则是旧书摊(店),几乎每次都满载而归。近年来我又学会了网购,每年购书开支都有几千元。再加上单位发的书、朋友送的书、自己编的书、爱人和孩子积累的书,累计摆满三十多个书柜。楼上一间二十平米的书房早已不够用,又占据了楼上客厅的“半壁江山”。尽管公务繁忙,但我每天总要在书海里泡上二、三个小时。当一个个前进的障碍在学习中破解、一篇篇满意的文字从笔底流出,一份份样刊寄来、一份份荣誉涌来,那坐拥书城的喜悦是外人绝难体会到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现在的藏书;而没有书,就没有我不断成长的今天;没有书,我们就不能更快、更好地建设美好的明天。

愿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书屋,愿我们的书屋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充实。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410/7004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