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汝南韩庄:红色基因代代传

汝南韩庄:红色基因代代传

记者 邓丹华 文/图

吴新国讲述后方医院的历史。

阡陌纵横,沃野飘香。位于汝南县、确山县、驿城区两县一区交界处的韩庄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曾留下杨靖宇、李鸣岐、王克新、吴君孝等革命先烈的足迹,发生过“王楼之战”“韩庄惨案”“大张庙伏击战”。有北伐军讲习所、确山战役后方医院遗址、19名无名烈士墓等,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深厚的红色印迹和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韩庄人民积极参加革命,支援前方战斗、协助后方救治伤员,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

位于该镇王楼村的后方医院,被当地人称为“红军医院”,是汝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中共汝南县委党史研究室记载,在后方医院治疗的解放军,先后有19名战士因伤势严重牺牲,被埋葬在那里。90多年来,后方医院作为这段红色历史的见证,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向后人诉说着军民同心抗敌的鱼水深情。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王楼村,一路鲜花盛开、麦浪飘香。水泥路依村延伸、绿化林沿路而植,白墙青瓦的房屋错落有致。

听说记者来采访后方医院,王楼村村民吴新国十分高兴,“后方医院用的就是我们吴家的房子,是我们吴家人的骄傲,你们来宣传报道,这里的红色故事会被更多人知道,我叔叔吴用珍最清楚,我这就去喊他”。

“那是1947年冬天的晚上,忽然有人大喊部队来了,许多人不晓得是啥情况,吓得躲到了田地里,后来听人说是解放军来了,大家才陆续返回家中。”吴用珍回忆到。

在吴用珍生动的叙述中,记者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1947年12月底,蒋介石调集33个旅的兵力,对进驻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刘邓大军进行全面围剿。为解大别山之围,陈(赓)谢(富治)兵团、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打响了确山战役。战斗进行了3天3夜,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但我军也伤亡惨重,许多伤员被送到王楼村后方医院抢救,先后有19名战士牺牲,被埋葬在村后的田地里。”

“伤员被送来时血淋淋的,看着很可怜。”回忆当时的情景,吴用珍激动地说。伤员被送到后,他父亲吴君臣主动腾出堂屋及东厢房,堂屋被用作手术室,东厢房用作药械室,自己和家人住进堂屋西头的一间草房内。那时,不只他们家支持解放军,其他村民也积极支援,有的参加了担架队,帮着到确山前线抬伤员,有的为给伤员补充营养,送去了土鸡、鸡蛋、白面等。

“那时医疗条件差,消毒水就是医护人员在东厢房自己制作的。”吴用珍说。

如今,90多年过去了,王楼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吴家建在清朝年间、1947年作为后方医院的三间青砖瓦房依然保存完好,并成了当地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该镇以“唱响红色故事、传承韩庄精神”为主题,收集编撰《韩庄红色历史故事选编》书籍,印发到全镇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手中。组织文艺工作者将“韩庄惨案”编写成河南坠子,巡回演出。在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到教育基地开展祭奠、瞻仰、重温誓词等活动;在中小学校开设红色教育课,打造红色教育书屋,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组织文化人士、党建办人员以报告会、宣讲团的形式开展红色宣讲,激发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

该镇镇长陈凯介绍,根据《中共汝南县委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韩庄镇已被定为汝南县革命老区乡镇。为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该镇将对“王楼之战”遗址(该遗址已经建成)、抗日烈士吴君孝纪念碑、确山战役后方医院遗址、19名无名烈士墓、“韩庄惨案”纪念碑等进行修缮保护,并建设革命展览馆、英雄广场等。

今后,该镇将通过财政投入、招商引资、社会募集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征集红色字画、名人遗物等物件,同时构建“王楼之战”遗址、确山战役后方医院遗址、杨靖宇养伤住所、抗日烈士吴君孝纪念碑、19名无名烈士墓、北伐军讲习所、汝南县第一届县委所在地(韩庄西公学堂)、“韩庄惨案”发生地、“韩庄惨案”纪念碑、徐寨抢粮遗址、“大张庙伏击战”(老日田)发生地、王竹园“五·七”干校旧址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

穿越历史烟云,革命的红色基因传承至今,一直激励着韩庄人民砥砺奋进。“战争时期的韩庄人凭着执着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继,新时代的韩庄人始终牢记那段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将本镇打造成集文化游、红色游、生态游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乡镇,以红色文化带富百姓,促进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刘义琳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510/7005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