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文化资讯文化风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搬家(王海洋)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搬家(王海洋)

一次次搬家都是奋斗的结果,一次次搬家都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努力,一次次的搬家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第一次搬家,严格地说并不是搬家,只能说是从家里出来住校。那时正在上高中二年级,准备迎接神圣而又庄严的高考。因为家里弟兄们多,几个半大小子挤在一起,你压着我,我压着你,常常为争“地盘”而吵闹。看学校大寝室里那么多人睡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怪热闹,就对娘说,我住校吧,学习也方便。母亲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家里不宽敞,离开家也好给弟弟们腾出地方。母亲给我准备了一床被子,一个单子。母亲还特意帮我夹住被子送了一段,好像她的儿子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其实我家离学校最多也就一公里。

参加工作后,学校分配一间房,寝办合一,而且还是两个人一间。两张床,两张办公桌,屋里已经满满的。

后来条件好一些,一人一间。

结婚后,老婆把她的家当搬过来住在一起,从那时起,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家。她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口笨重的木箱子,一个火炉子,一些锅碗瓢盆之类,这就是我们结婚时的全部家当。

单位配发的单人床很小,两个人根本躺不下。找来几块木板靠墙支起来,扩大了床的面积,才可以躺下两个人。

做饭是用煤火炉子,烧蜂窝煤。每次点燃蜂窝煤,好像放烟幕弹一样,整个屋里乌烟瘴气的。

在学校里也搬过几次家,房间由小到大,由一间到成套,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敞。

学校里的住房大都是办公室改造的,窗户很大。窗户上的玻璃没有全乎的,到处进风。每到冬天,北风呼啸,屋里和外面温度没有多大区别。学校专门配发塑料薄膜,把窗户封住。塑料薄膜经不起风吹雨打,容易刮破。刮风下雨时,风呜呜呜不停地嚎叫,吹得窗户上的塑料薄膜啪啪直响,好像有人在不停地拍打窗户,下雨、下雪时,雨点、雪粒打在窗上啪啪直响,让人无法入睡。后来,干脆用砖头把窗户全封起来,屋里马上暗了下来,也暖和了许多。到了夏天再把它扒掉,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学校为了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专门建了一排小厨房,每家一间,住得相对宽敞些。每到吃饭时,几家人搬出折叠的小桌子,支在走廊里,拎出小马扎或小凳子,吃着饭交谈着,倒也其乐融融。

因为工作调动,出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搬家。在城中村租了一家民房暂住。平日里没有觉得家里有多少东西,谁知一搬家,东西还真不少。雇了一辆大货车竟然装得满满的。由于租的房子不是水泥地面,夏天潮湿,我们的桌子、凳子动不动就会陷进土里,非常不方便。

那时,特别希望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天天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于是买房被提上议事日程,可是无奈囊中羞涩,只能买二手房。一位热心的老乡为我们找到了一处房源。房子样式陈旧,客厅暗,虽然也是三居室,可是房间很小。去看了两次,谈好价钱。花了一万多元钱买下来,只是粉刷了一遍白墙就搬了进去。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有点高,四楼,虽然是二手房,但是毕竟是自己的。

房子是县城里最早的集资房,外墙没有粉刷,还是红色砖墙。由于是顶楼,冬天冷,夏天热。第二年夏天,咬咬牙买了一台空调,解决了大问题,一家人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

2008年县里一家房地产公司筹建商品房,在老婆的督促下定了一套。把原来那套房子卖掉,又利用公积金贷了几万块钱,买了一套崭新的三居室大套房子。

经过简单的装修,2009年春节搬进了新家。这是我们拥有的人生第二套住房,也是第一套“新房”,大大的客厅,宽敞亮堂。小区环境也不错,对面就是广场,紧邻学校。

有了房子才算真正有家。房子在哪家就在哪。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理想,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我家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农村盖起的新房外观装潢漂亮,一点不比城市的房子差。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家庭居住条件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房子越换越好,生活越过越好。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405/700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