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风吹麦浪倍思亲

风吹麦浪倍思亲

文/王付增

田野里麦浪滚滚,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忆景生情、心绪翻滚。

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村人来说,五月是大家共同的期许。倘若年景较好,在外奔波的打工人此时也会返乡劳作,在丰收的喜悦中,一家人得以短暂的团聚。即使年景不好,到了时节,工地也会散工,学校也会放假,跑在乡村公路上的大小班车也会把全国各地的“城市候鸟”带回故里。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生活,在童年的时光里,虽然当时读不懂父辈全部的心境,但也幸福着家人的幸福。

我记不清麦收假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但我清楚地记得在五月忙碌的时光里,碾场、割麦、打捆、推车、脱粒、晒粮的每一个劳作场景;清楚地记得父亲教我左手把麦、右手握镰的姿势。那种麦芒刺挠般的艰辛始终在告诫我生活的不易。

父亲虽然是农民,但他一生走南闯北、见人识物,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他在与我34年的父子生涯中,始终是我困惑中的良师、逆境中的臂膀、生活中的坚盾。他那不多的学问里字字珠玑。我想,他之所以对生活看得如此透彻,自有他被生活反复、无情、多轮打磨后的经验集成。

父亲16岁时爷爷过世,奶奶拉扯4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那缺衣少穿的岁月里生活极其艰难。受组织照顾,父亲得以完成小学3年学业。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在边挖野菜边念书的生活中硬撑。他靠在荒山的石缝里苦寻黄连获得人生第一支钢笔、靠在黎明为猪打草的间隙赚得工分、靠东一家西一家的接济苦熬岁月。

父亲依靠自身的努力成为年龄最小的村集体小组组长,带人上工、安排劳动、统计工分,父亲经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进账均条款清晰、情理适当,获得乡邻广泛认可,父亲也因此被推荐为县人大代表。当年的人大代表证父亲始终装在身上,这是他一生的骄傲。

1989年,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父亲和村里的好友外出“赶工”。时隔不久,一栋现代化的延安石油矿业大楼便在他们手中成形,父亲为此成为当年人们眼中的“万元户”,披红戴花、乡镇巡讲,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这该是多大的成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活总会给人很多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我永远无法相信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会过早地离去,曾向往的父子生活没有来得及实现,曾向往的风景终究停留在了憧憬里。

假如生活能够再来一次,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人间画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523/7029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