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门前那棵梨花树(冯晓莉)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门前那棵梨花树(冯晓莉)

老屋院子前,有棵老梨树。据村里老人说,这棵树是他们的父辈种下的。从记事起,它就挺立在我们眼前,粗壮的躯干要三个孩子合着才能抱得过来。褐色的树皮发裂粗糙,纹路已排成深深的四通八达的沟壑,吸引一些虫蚁在其中觅来觅去。

说它老态龙钟吧,它年年开满清香粉白的一树花,向你炫耀它的旺盛精力、灵动活泼、宝刀未老。

说它年富力强吧,它爱闹脾气,隔年不给你结梨果,害得我们小孩子只能眼羡别人家上树摘梨、硕果筐筐、满口香甜。

说它童真无邪吧,它在寒风凛冽里傲然挺立、托举鸟窝、守护幼灵的模样又展示它的力大无穷、蓬勃强韧、顶天立地。

活脱脱一个“老顽童”!

春日来临,枝干吐出嫩绿的新叶,投下一片绿荫。妈妈常常在树下撒米喂鸡,小狗也喜欢在梨树下卧着守门。春耕时节,当大人们拉牛下田,扬鞭犁地,我就蹲在梨树下,等着远处的爸妈唤我背种子、端茶水或者牵干完活儿的牛去吃草。

春日的阳光久晒也让人疲乏,寻着青草饱餐到肚皮鼓鼓的老牛,被我牵回梨树下。待牛鼻绳子拴好在梨树暴露出来的粗根上,牛便惬意地卧倒在树荫下休憩。

梨树下的我,悠闲地用树杈在泥土地上画画写字,还不时地望着远处田里劳作的爸妈,等着他们朝这边梨树的方向,唤我去帮忙。牛闭着眼睛,尾巴却高高扬起转着圈甩身后飞扬的小虫,牛重重的呼吸合着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是那一刻自然轻松美妙的音乐。

梨树虽然粗大,树干中间却被掏了篮球那么大的洞,这是马蜂的杰作。一到夏日,马蜂便会不期而至,它们每天嗡嗡嗡地在洞门口飞着转着,叮咬梨果,汲取甜液,树洞便是它们的良巢。

一经过梨树所在的路,人们都不敢靠近,他们离得远远的,似箭般飞奔而过。后来,村里人想了个主意:“这么大棵梨树,多好的纳凉地儿,可惜一群马蜂扫了兴。要不咱填把火到蜂窝里,烧它个一干二净!”

他们说干就干,当火把投进洞穴,大群的马蜂倾巢而出、绕着洞气急败坏地回旋,嗡嗡声也变成了一片哀嚎,但就是不肯离去。人们一不做二不休,加大火力,烧得树皮都在喷火星儿,干巴巴地等马蜂偃旗息鼓。可没几天,它们又卷土重来,安稳地劳作,除了树皮被熏得漆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爸爸说:“这梨树很厚道,马蜂才择良木而栖呀!”就这样,我们与梨树、马蜂和平相处。

敬畏马蜂的威力,我们都不敢上树摘梨。想吃梨,得找个又长又粗的木棍,把梨从高高的树枝上敲下来,梨掉到地上后破皮变色,味道也大打折扣。

我们小孩嘴馋,央求爸爸给我们摘梨吃。闲的时候,爸爸用旧衣把自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搬个梯子绕过马蜂洞口爬上树。爸爸一会儿手摇树枝桠,一会儿上棍敲打,梨子乒乒乓乓地往下落,我们几个小孩扯着被单的四角,在下面接梨,省得梨“摔地重伤”。大梨小梨落下来,偏偏爱砸我们的小脑袋。就算左躲右闪,还是免不了猛烈的“攻击”,脑袋生疼,还嬉笑不止,乐趣无穷。

收获果实的心情,大人小孩都是满足的。

梨树有三层楼那么高,在远远的路那头,一眼就能望见门前的树影绰绰。初中时的一次历史课上,老师突击提问头天晚上的背诵,轮到我时哑口无言、窘迫万分。放学路上,我低垂着头、无精打采,走得特别慢,到路口天已黑蒙蒙的了,抬头望见远处昏暗里的梨树轮廓,还有从厨房窗户透出着的暖黄灯光。妈妈还在等着我吃饭呢。我跑起来,朝着梨树的方向飞奔而去。

妈妈看我气喘吁吁的模样,笑着说:“这么晚了才回来,饿了吧?赶快坐下吃饭。”坐在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梨树,我要记住梨树的样子,因为有它的地方,就是家。

高考那年,等待录取的漫漫日子里,我时常观望窗外梨树里的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妈妈说:“要有信心,该睡睡,该吃吃,开开心心的,你看,这两天喜鹊都飞到咱家梨树枝头上了,好消息就要来了!”

我不识得那是不是喜鹊,但我听妈妈的话,要开开心心的。

上大学之后,我们也都搬到了市区的新房。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下,老屋旧貌换新颜,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取代了小土路,一排排的观赏树也拔地而起。梨树仍静静地守在老屋前,等着劳燕分飞的人儿回家看看。站在梨树前,爸爸说,梨树不再结果了。是啊,它太老了,该歇歇了。梨树贡献了它的春华秋实,保留了儿时的记忆痕迹。

(作者单位: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513/7036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