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炎黄文化 传统佳节 端午

传统佳节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又叫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等,有别名近30个,堪称我国节日别名数目之最。

从战国时起,北方民间就有农历五月为“恶月”、初五为“恶日”之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何为“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为了避“五毒”,端午节这天人们要插蒲艾、佩香囊、兰汤沐浴,目的是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害虫伤人,所以端午节又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和“医药保健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大致而言,主要包括特定的饮食活动(如吃粽子)、娱乐活动(如赛龙舟)、祭祀活动(如祭龙神)、避邪驱毒活动(如戴五彩绳)等。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顾名思义,就是吃粽子的节日。其实,天上也有一个“大粽子”的形象,你知道吗?

这个“大粽子”指的是由天琴座的织女星、天鹅座的天津四和天鹰座的牛郎星这三颗恒星组成的“夏季大三角”,形状酷似一个大粽子,一些天文爱好者戏称其为“夏季大粽子”。这个“大粽子”里包的既不是“豆沙馅”,也不是“枣泥馅”,而是“银河馅”。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世界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据新华社)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02/7052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