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割麦
割麦
文/王拴紧
文玉海,是个插队知青。他长得文绉绉的,中山装兜里经常别着两支钢笔,男青年见了向往,女孩子看了羡慕。当时我们那儿流传着几句顺口溜:吃得怪胖,装得怪像;别个钢笔,不会算账。用来讽刺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可人家表里如一呀,文玉海是地道的上海高中生。
文玉海来到这里的几个月时间,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不管是积肥还是锄地,都不落人后。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办咱咋办。”哪怕干重活之后累得像一摊泥,休息一晚上就过来了,因为年轻嘛!可是他还从来没有割过麦子。
第一次割麦子,他很卖力气,但就是跟不上趟。队长的妻子红英看到他割麦的姿势,笑着对他说:“玉海老弟,镰要放平,镰尖子不要搂地。”红英和他最熟,因为文玉海一来就吃住在队长家里。听了红英的话,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弄得他面红耳赤,不知所措。但很快他就镇静下来,继续弯下腰用镰刀割起麦子。
老王坡地身儿长,打个来回看趟娘。
文玉海一边揣摩红英的话,一边实践着,可拼足了劲,就是赶不上人家。正割得起劲呢,就听见不少人朝着他喊:“玉海,加油!玉海,加油!”抬头一看,人家已经割到头了。而自己却还在地中间,像是扛根大梁一样,就更觉不好意思。但他没有泄气,高声念起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就在这时,红英一声呐喊:“都还愣着干啥,快给小伙儿搭把手啊。”于是,大家便都拿起镰刀扑向玉海的麦趟子,只片刻工夫,便把他的麦子割完了。
下午,玉海和大凯排在一起。
大凯,五十多岁,是个瘸子,背上还长个疙瘩。大凯看见玉海手腕上带着手表,就风趣地说:“手表扔了吧,农村干活不论点儿。”玉海听了,赶紧把手表取下装进脱下的衣服兜里。心想:“拼了,说啥也不能落在大凯后面。”决心是下了,可不一会儿,就被撇在了后面。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还是撵不上。最后,还是在大家伙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
割麦归来,玉海一头攮到床上,生起闷气。一个大男人,年轻轻的,比不过一个妇女,连一个残疾人都比不上,真窝囊……红英做好饭,喊他吃饭,可咋叫都不理。
第二天,天还不亮,我们队的铃声就响了。玉海顾不得饥肠辘辘、睡眠不好,就跟着大伙儿去了另一块麦地。
到了地里以后,天还没亮,乌漆嘛黑的分不清地垄,只好原地等待。麦忙时,俺队总是第一个敲铃,这是全大队都知道的。因此,俺队的社员都提前有准备,哪怕是伏里天出早工也都穿着棉衣。冷生明嘛!玉海没有经验,只穿一件“的确良”布衫,冻得直打哆嗦,加上腹中饥饿,坐也不是、躺也不是,便一个人走开了。
八点多,送饭的人才来,可却没看到玉海,红英最早发现问题。队长马上命令:“先不吃哩,赶快找人!”老少爷们就三五一群,分头行动去找玉海。
后来人们在大沟里发现了玉海。只见玉海直喘粗气,脸憋得黑紫黑紫的,肚子鼓得老高。事不宜迟,赶紧送诊所。在红英的护送下,用架子车迅速把玉海拉到大队诊所。
王德治虽然是赤脚医生,但一看便知玉海是吃东西撑的。当时又没有什么特效药,就抓了一大把巴豆让玉海吞服下去。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玉海放了一个响屁,还没消化的麦粒被他排泄出来。
玉海病情好转后,红英就给玉海讲了一个麦子撑死牛的故事。
玉海听了,连连点头,感激地说道:“红英姐,我记住了,吃麦子喝水会撑死牛的。”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06/705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