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致富有道 柴庄村“垃圾场”变身“致富塘”
柴庄村“垃圾场”变身“致富塘”
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张红卫
“看,这两只6年生的甲鱼像不像两个‘金元宝’?每只足有4斤重,按150元一斤,一只就能卖600元钱。”近日,汝南县板店乡柴庄村一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敬举起刚刚捕捞的两只大甲鱼兴奋地说。
“我搞水产养殖10年了。这个养殖基地占地近10亩,是过去烧窑制砖时留下的坑塘。”李敬介绍,10年前,这里杂草丛生,臭气熏天。为盘活废弃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他与村委签订租赁协议,承包了这座让人头痛的废弃坑塘,清理了杂草、垃圾,投资20多万元,把“垃圾场”改造成了水产养殖基地,养殖甲鱼和草鱼。
“甲鱼是自繁自养,不喂饲料和添加剂,池里定期放养小鱼小虾供甲鱼食用。成年甲鱼肉质鲜嫩味美,特别是养殖6年以上的甲鱼,口感可与原生态野生甲鱼媲美,价格虽然贵点儿,但仍供不应求。”李敬说,他的甲鱼池分幼鱼池、3年生甲鱼池和6年生甲鱼池,不同养殖年限的甲鱼价格不同,幼龄甲鱼每斤18元左右,3年生甲鱼每斤60多元,而6年以上的甲鱼每斤可卖到150元以上。
“除了养殖甲鱼外,我还建有鱼塘养殖草鱼,每年出售6年以上的甲鱼500多只、草鱼5000多条,每年我都能从水里捞金50多万元。”说起收益,李敬一脸自豪。
“李敬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周边群众靠水产养殖走上致富路。”柴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合明对记者说,柴庄村坑塘众多,过去这些坑塘不是杂草丛生,就是水体黑臭。近年来,在李敬的带动和指导下,这些废弃坑塘被改造成村民的“致富塘”,不仅让周边群众通过养鱼、养虾、种藕走上了致富路,还改善了人居环境。目前,全村改造废弃坑塘20多个,每年助农增收100多万元。李敬因为致富、带富能力强,去年1月被群众推选为村委委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板店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突破口,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全乡优质林果、温棚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既带富了一方百姓,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像李敬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07/7058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