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健康养生 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掌握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淮南子》中有“五月为小刑”的说法。到了夏至,阳气盛极而衰,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而阳气的来源主要是人的后天与先之本——脾、肾,所以夏季人体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会更容易出现与心脏相关的疾病。

养心神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所以要特别重视“静养”。

立夏时节,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做到“戒怒戒躁”,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切忌大喜大怒,不可有过激之处,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由于夏天中午气温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适当午睡宜于养心,使人体精力充沛,还可以缓解疲劳。

很多朋友都知道“闭目养神”,其实也是在养心。

缓运动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心为阳脏,主阳气。汗液过多地流失,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

立夏以后要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或盐水,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因此,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此外,应晚睡早起藏养阳气,方能较好地保护心血管,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进而预防心血管疾患的发生。

大家不妨清晨起来锻炼身体。立夏之后最凉爽的时间段要数清晨,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散散步。即便是在自己家养花的阳台上散散步也能颐养心神,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效果,有助于推动体内阳气的升华。

防湿邪

初夏时节气温渐热,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也容易感觉沉重、困倦。这时的饮食应以养心、  防湿、祛湿为主,建议多吃些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祛湿、养津养肝、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蜂蜜、山药、薏米、芡实等,它们可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日常也可以多喝粥调理脾胃,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

由于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加上夏季人体抵抗力较弱,机体最易受湿寒侵袭。所以,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冷地,或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极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07/7060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