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计·健康中医中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治疗有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治疗有方法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易受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困扰,是FD高危人群。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FD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属于“胃痞”范畴,痞满一词早在《黄帝内经》中论述,古代名医大家如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等均有比较成熟治疗经验。老年人FD多发生在心脑系统疾病基础上,每天多次服用较多药物,这时应用中医药物调理显得尤为需要,秉承“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理念,结合现代诊疗技术,融合中医思维,总结“通、运、补”思想,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常见证型及用药介绍如下:
1.脾虚不运证。症见:不思饮思,思少难化,食后腹胀,舌淡红,苔薄或厚腻,脉濡。方药:开胃进食汤加减。常用丁香、藿香、白莲子、厚朴、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白术、砂仁、麦芽、神曲。大便不畅无力白术生用并加量。
2.肝郁脾虚食阻滞。症见: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叹气则舒,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方药:六郁丸合平胃散。常用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陈皮、厚朴、甘草、柴胡、枳实等。
3.胃阴不足。症见:脘腹痞闷,胃中灼热不适,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方药:益胃汤。常用药物:生地、麦冬、沙参、玉竹等。
4.虚实夹杂证。症见:久治不愈,气机不通、寒热错杂,脘腹痞闷,怕冷怕热、遇寒遇热加重,上渴腿脚不温,大便或干或稀,舌质或淡或红,苔薄,脉弦弱无力。方药:半夏泻心汤。常用法半夏、黄芩、干姜、甘草、党参、大枣等,失眠者加柴胡、牡蛎、龙骨等。
(驻马店市中医院余二伟)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10/706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