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小记者 天中晚报小记者(遂平县)举行“走进人民公社”采风活动
天中晚报小记者(遂平县)举行“走进人民公社”采风活动
弘扬红色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天中晚报小记者(遂平县)举行“走进人民公社”采风活动
记者 丁继坡
6月11日,遂平县第二小学的天中晚报小记者们来到位于遂平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参加“走进人民公社”采风活动。
排队参观。
走进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旧楼房,这就是当年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办公楼。楼房的墙壁上写有“人民公社万岁”标语、毛主席语录等。陈列的辘轱、水车、扁担、纺花车、织布机、石磨、石碾、石臼等生产生活用具则真实再现了当年人民群众的劳动和生活场景。
认真聆听。
集体敬礼。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记者们一边参观一边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
据工作人员介绍,嵖岈山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由旧址办公楼、工作人员住房、食堂、大礼堂和招待所以及保护区划内的纪念性植被等组成。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藏品以公社时期文物为主、以民俗文物等为辅,开设有《公社发展史》一个基本陈列,《遂平民俗》《今日遂平》两个专题陈列,共六个展厅;在展陈内容上,突出“公社文化”主题,运用“板面+文物+历史照片”等展示方法追求最佳教育效果。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本着“一屋一品、一院一格,完整配套、整齐美观”的方略,坚持革命文物与民俗文物并重的展陈指导思想,对旧址办公楼和大食堂进行了复原陈列,再现了当年的工作和生活场景,现存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建立、发展、完善等环节的文献资料和实物等馆藏文物623套1883件。
“为什么叫‘卫星人民公社’?”“当时嵖岈山人民公社有多少社员?”“为什么要开展‘扫盲运动’”……现场采访环节,小记者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为了本次采访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小记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做足了功课,撰写了采访计划、准备了采访问题,采访活动帮助小记者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共存智慧的积淀,凝聚了本地群众深层次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工作人员随后带领小记者们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参观。
体验大铜器。
“遂平县目前有锣鼓艺术-大铜器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女娲传说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葫芦雕刻绘画等1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内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遂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看着展示馆内的实物、文字、图片等,小记者们被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
参观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兴致勃勃地敲起了大鼓。只见他们双手拿着鼓槌跟着节拍在鼓面上一起一落,欢快的鼓声就从他们手下飞了出来,小记者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小记者采访。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采访活动,我了解到过去那个年代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感受到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过去的生产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人们不畏艰险,为了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他们的豪迈气概令人敬佩。”……
体验采风活动让小记者们收获满满,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参观感悟。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15/707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