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终生难忘的味道

终生难忘的味道

东风

每当我读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我就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在农村生活的场景,经常感慨万千、悲喜交织。

我孩子上初中时,有一次我爱人买了几块烤红薯,孩子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他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吃呀?”我说:“我先吃点儿饭,一会再吃。如果先吃红薯会胃酸。”他问:“为什么呀?”我说:“我是吃红薯长大的。”他很不理解,还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时,我就给他讲我在农村生活的状况,让他铭记故乡,铭记过去生活的艰辛,莫忘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红薯,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主食。也是难忘的故乡味道。我从出生到18岁离开村庄,都是把红薯当主食的。那时候,小麦的产量很低,杂粮的产量也不高,我家乡的主要粮食就是红薯,如果没有红薯,不知有多少人会挨饿,是红薯救了我们的命。

“红薯干、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那些年,早晨吃红薯,中午吃红薯干,或者吃添加少量杂粮做的面条或饼,晚上还是红薯。农村的灶台,一般前面是大锅,后面是小锅,大锅蒸红薯,小锅烧开水,吃红薯就开水是日常。

那些年是集体经济,分粮食是按照6:4或5:5分的,也就是人口占六,工分占四。我记得分小麦,最初分得很少,我是用洗脸盆端回家的,后来多了起来,是用布袋扛回家的。

红薯是高产植物,但种起来比较麻烦。首先是育红薯苗。育红薯是个技术活,要把牛粪马粪进行晾晒,用泥块垒起高于地面20至30厘米的围墙,把围墙里挖去10至20厘米的土,把经过晾晒的牛马粪加上适量的麦糠,运到事先挖好的池子里,精心挑选红薯作为母本,放到池子里,盖上麦草,控制温度,让红薯发芽,长成红薯苗后,再移栽到地里。红薯在生长的过程中,要经常除草、施肥、翻秧等。红薯成熟后,刨红薯是个体力活,红薯分给各家各户,每户留一大部分作为主食,小部分切成红薯干晾晒储存,或做成红薯粉条等产品储存备用。

我在农村生活那么多年,其他农活我基本都会做,唯独摇耧和育红薯苗我不会。也许是我年轻的缘故,也许是我不用心学的缘故,这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遗憾吧!

1975年8月,我的家乡发生了特大洪水,房倒屋塌,民不聊生。我第一次成为灾民,吃上了大米,还是红薯干和大米煮在一起的。后来为了回忆吃大米的过程,我还写了篇《红薯与大米》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

曾经的经历,让我珍惜当今,红薯的味道,让我难忘过去。是红薯的味道,让我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对人以诚相待,对事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已成为我的座右铭。

眼下,红薯已成为餐桌上的重要点缀,也成了我终生难忘的味道。红薯的味道伴随着我的人生,激励我不断地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17/7079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