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天中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驻马店如何发力?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驻马店如何发力?
“院士经济”“国际农都”“中国药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色标签加持,农业大市驻马店正在发生嬗变。
4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驻马店市调研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指明方向。
6月10日,由河南日报社、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驻马店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论坛在郑州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社科理论界的众多专家齐聚,为驻马店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把脉定向。
【机遇】
省域经济格局演化中的优等生,迎来新发展机遇
2021年,驻马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082.8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2年,驻马店提出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驻马店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60亿斤以上,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之称,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驻马店有何优势?
“过去14年,驻马店是省域经济格局演化中的优等生,GDP总量增加3.8倍,增幅仅次于郑州。”河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通过一组研究数据给出上述结论,他认为,驻马店有成长为豫南最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
“中心城市的提法由来已久,一般是指功能综合、实力雄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河南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承哲表示,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南与沿海发达省份尚有差距,在全省培育壮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门户城市,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引擎,是未来一段时期河南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抢抓发展机遇,驻马店已有规划。记者注意到,《驻马店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加快推动驻马店市建设成为中原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2%左右。同时提出,搭建“一中心五组团一带六极”现代城镇体系。
驻马店在近年的发展中,目标明确,亮点频出。
【亮点1】发挥产业特色,打造“中国药谷”
近年来,驻马店围绕“中国药谷”发展现代医疗健康产业。
驻马店地处南北方中药材种植过渡带,历史上就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驻马店培育医药工业企业100多家,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学工程、特色原料药及制剂优势突出,涵盖人用药、农用药、兽用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药食同源、门类齐全、链群完备、支撑有力的全生命周期医药产业发展体系。
驻马店市提出,2022年要突出抓好“中国药谷”建设,完成规划编制,设立医药产业引导基金,扶持天方药业、后羿制药、鼎复康药业、华中正大等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GE医疗中原地区总部基地、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超级工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研发合作成果,叫响“中国药谷”品牌。
【亮点2】建设“国际农都”,在“农”字上做大文章
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国际农都”,则写在了驻马店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打造“国际农都”,驻马店底气满满——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161亿斤,全省第二位,实现“十八连丰”。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7万吨、35.5万吨、20.5万吨,保持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位。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国际农都”破题开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工转化率70%。
有专家表示,驻马店具有优质的农业资源禀赋,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形成了强大的平台集聚效应,这些都是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良好基础,所以在“农”字上做文章,拉长链条、形成集群,就能够实现从比较优势到规模经济的蜕变。
【亮点3】借力“最强大脑”,叫响“院士经济”
2013年,以陈剑平为首席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在驻马店市农科院建立起河南省小麦抗性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重点开展小麦抗性资源材料的引进筛选鉴定和创新利用,实现了驻马店院士工作站从“0”到“1”的突破。
此外,“花生院士”张新友、“食用菌院士”李玉、“番茄院士”李天来、“水产院士”曹文宣等业内领军人物,纷纷与驻马店结缘,共同做好“农”字大文章,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成效显著。
2021年,驻马店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研发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技术合同登记额21.8亿元,居全省第一方阵。
王承哲表示,“院士经济”带动产业引发裂变效应,驻马店已经走出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塑造未来产业优势的“先手棋”。
记者注意到,“力争柔性引进2名院士,争取每个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中原学者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或院士联系点”,已经写在驻马店市2022年的“计划表”。
【建议】
把脉定向,找准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方向
论坛现场,来自省内外社科理论界的众多专家共同为驻马店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把脉定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驻马店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要不断提升城市的中心性、现代性,聚焦“一核三中心”,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聚集规模和能极,发挥好区位优势、农业优势等,不断提升人口、经济等综合实力,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建议驻马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发展摆在驻马店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市本级经济,突出产业主导,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好优势特色农业,抗稳粮食安全重任,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
河南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承哲: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关键在于加快补足发展短板,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形成能动活跃的增长极,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驻马店应着眼于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把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放在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省乃至全国层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省政府参事、省工信厅原厅长李涛:关于传统产业,驻马店要开展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手布局,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是智能化时代的代表性产业,其本身自成体系,同时又可以给所有产业赋能。总之,要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是驻马店的特色,驻马店要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当好先锋,做好表率。下一步,要站位全国农业发展大局,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精准定位驻马店作为农洽会承办城市的责任担当,发挥更具优势的特色和作用。
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道兴:要扎扎实实建设“国际农都”,坚持现代化农业发展不动摇,同时要对“农”字有新的认识,“农”并不意味着落后,关键是如何在“农”字上做好文章。坚持以农产品精加工为战略抓手,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河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驻马店有三大优势,位于郑州和武汉两大都市圈中间的区位优势、近千万辖区人口的腹地优势、城市建设和制造业发展都可圈可点的发展优势。建议驻马店尽快突破交通瓶颈,加紧谋划相关高铁线路,提升新阳高速等级;此外,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劳动密集型终端消费品制造产业集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黄淮学院特聘教授翁鸣:建议驻马店加快推进“国际农都”建设规划,研究和论证“中国药谷”建设项目,确保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此外,完善市政府经济智囊委员会、积极谋划和争取重要性项目、引进企业和改造本地企业并举、积极研究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卫星: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促进驻马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且通过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融合,加快农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此外,注重优化城区内在结构,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营商环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不取决于“长板”,而取决于“短板”。因此,建议驻马店持续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系统优化机制,构建企业微观、区域中观、全球宏观的“三观”协同机制,用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记者 段伟朵 文 朱哲 马腾飞 摄影摄像)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11/708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