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历史文史研究 宋金元时期著名文人与天中诗文

宋金元时期著名文人与天中诗文

记者 李贺建

宋金元时期,驻马店地区不仅是兵家逐鹿之地,也是文人骚客舞文弄墨之所。尤其是在宋朝,不少文学大家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其中,秦观、胡安国、刘敞、范仲淹、苏轼、马祖常等为世人所熟知。

《高士图》。    栗东旭/作

秦观的诗词文章写得很好,深受后世喜爱。他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在蔡州(汝南)任教授期间所作的诗文和轶事鲜为人知。

秦观任蔡州教授,管理教育,对他本人来说,可以施展才华,用饱学知识教化百姓、兴起文教之风。他在汝南任职八九年的时间,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秦观看到汝南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但每到入夏,水患频仍,便写了一篇《汝水涨溢记》,表达对当地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危害百姓的水灾的高度重视。他在汝南写的诗、词、文章,目前能确定的有诗7首、词4首、文章7篇。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是写元祜三年(1088年),秦观在汝南参加知州向宗回举行的宴会,向宗回写了《登楼眺望》诗,秦少游遂次韵而作。在这前一年,汝南遭受自然灾害,导致饥民造反。秦观的诗,意在向知州表达民情,以汝南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及其兴衰事迹,意在劝勉和提醒知州关心民生疾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的《牵牛花》与《赠女冠畅师》两首诗,都是写畅道姑的。《桐江诗话》说:“畅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为黄冠者,十之八九。时有女冠畅道姑,姿色妍丽,神仙中人也。少游挑之不得,乃作诗云。”

《牵牛花》: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赠女冠畅师》: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合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

有人提出,秦少游在汝南写的文章不止7篇,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诗、词、文章,有待深入研究和查找。

胡安国,福建崇安县人,人称胡文定公,晚年率领全家及弟子们结庐湖南衡山紫盖峰下,潜心学术事业。他是“上蔡先生”谢良佐的弟子,其主要作品包括《上蔡语录》。

据朱熹所说,二程之学是经大弟子谢良佐传给胡安国的。

谢良佐是上蔡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是洛学的重要传人。谢良佐和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的具体学术关系,朱熹认为是师徒的授受关系。朱熹在《上蔡祠记》一文中认为胡安国“以弟子礼禀学”,证明胡安国是谢良佐的弟子。现存谢良佐的重要著作《上蔡语录》,即由胡安国所记录。胡安国曾将谢良佐和他的讲学内容记录下来,编成“语录”两篇,流行于世。后来,朱熹获得曾恬、胡安国两人的“语录”本子,通过参校删定,编成现存的《上蔡语录》。

明代学者黄宗羲编《宋元学案》时,亦持这一看法。他说:“上蔡之传,始自胡文定公入衡湘。”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刘敞自幼聪明,勤奋好学,精读经书。庆历六年(1046)与弟刘攽参加丙戌科会试,同中进士。刘敞廷对时本为第一,因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将河南邓县贾黯列为第一。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今河南汝阳县),在此期间,作诗文《题李斯墓》《题翟方进》。

《淮上遇风》是范仲淹经过汝南所作,原诗为: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这首诗以安与危的两种状况,说明居安思危、履险思安的道理。陈师道《后山诗话》云:“范文正淮上遇风作此诗,虽弄翰戏语,猝然而作,其济险加泽之心,未尝忘也。”主要是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而作的联想和引申。而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事物矛盾的转化,具有更深刻的哲理意义。

范仲淹作为集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诗人,其思路也有别于一般诗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遇风是思维的契机,安危问题则成了他思考的核心,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该诗之影响虽不及《岳阳楼记》,但作者由渡淮感悟人生之艰难,得出“他年在平地,毋忘险中人”的感慨,颇富人生哲理。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生于书香门第,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在诗词书画诸多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以及《黄州寒食诗帖》《潇湘竹石图》等闻名于世的书画珍品。“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与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还与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元丰三年正月初一,在家家户户欢度新春佳节之际,苏轼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汴京从陆路长途跋涉去黄州。途中,经过其弟苏辙任职的陈州(今河南淮阳)时,苏轼将夫人、丫鬟和两个小儿子留在淮阳苏辙家,他与大儿子苏迈先行赶往黄州。

在淮阳短暂停留后,苏轼父子相伴继续赶路,先后来到当时属于蔡州的上蔡、汝南、正阳等地。经过蔡州期间,苏轼所作的《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淮上晓岁》《淮西碑》《正月八日蔡州道上遇雪》等都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被后人传位佳句。

马祖常是蒙古汪古部人,榜眼,元朝文学家,其名声仅次于元好问。《元史·马祖常传》中写道:“工于文章,宏瞻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严密清丽。”马祖常的《古城》《适意》《南岳庙》《淮上偶成》《发淮浦》等诗文是马祖常辞官归家,途经汝宁府,受到当地乡绅热情挽留时留下的诗篇。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27/7095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