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历史遗迹 汝南:东关大桥与北关大桥

汝南:东关大桥与北关大桥

记者 李贺建

汝河自西向东汹涌流来,经过汝南县城北,复向南,然后蜿蜒向东南流去。这条汝河让汝南城以河为堑,增加了城池险固,但水势汹涌,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惊涛骇浪、齐岸而下,对交通造成了很大障碍。

据《汝宁府志·桥梁》记载,明朝以前,在东门与北门外的汝河上架木桥。东关大桥、北关大桥以石易木,距今已有500余年。1987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尽沧桑的石板桥。

东关大桥,又名“济民桥,”位于县城东门外,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东关大桥五孔联拱,雄伟壮观。桥身长55米,宽7.30米,高11.20米。桥的结构分为桥基、桥身两部分。有桥墩四个,全部用长方形青石条砌成,桥墩的逆水面有分水金刚雁翅。在每个分水金刚雁翅的凤凰台上雕一分水兽,威武壮观。桥面为青石条所砌,两侧各有望柱26根。柱顶多数都雕成桃形,为清代修葺时配制。另外,尚存有6个明代石雕狮子。望柱之间有栏板石,共计50块,分别雕有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以及云纹、雷纹、麒麟、龙虎斗、狮子滚绣球等图案,雕工精湛。

北关大桥又称“宏济桥”,位于县城北门外,紧靠城垣。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知县雷宗始创石桥,嘉靖间知府黄似华重修。但从现存桥体构件看,多为元、明遗物,该桥创建年代可能是在元末明初。此桥为五孔实腹联拱式石桥,南北长55米,东西宽7.30米,高10米。桥面为清石漫砌,两侧有栏板、望柱护围。望柱系青石雕制而成,共25根,其中元代6根、清代8根,其余均为明代制作。柱顶均有石雕狮子,工艺精湛,形象生动。板面雕刻有如意纹图案,显得古朴典雅。桥身为青色条石垒砌,多为素面。桥墩粗厚坚固,有分水尖,平面呈船形。

明清时期,东关大桥与北关大桥的外端均有漫长古道。

东关大桥,向东通新蔡县,由新蔡通颍州府,即今安徽阜阳市,另一条古道向北通开封府、陈州府,即今开封市、淮阳县。向西北经上蔡县、郾城县通许州、汝州,即今许昌市、汝州市。

这两座大桥横架汝河之上,犹如青龙卧波,望柱上石狮、龙、虎,无不精美,栏板上浮雕图案无不逼真,亦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每当晨曦鸟鸣,杨柳依依;船夫吆喊,摇浆过桥,或则少妇涤衣河滨,砧声阵阵,鹅鸭游荡碧波,桃花缤纷,此时,徜徉桥畔,定会叹为汝南佳景。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27/709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