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文化资讯文化风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又是一年瓜熟季(马春霞)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又是一年瓜熟季(马春霞)
“妈妈,快来吃西瓜了,我和爸爸开车去老家摘西瓜了!”女儿卖力地推荐着她刚摘的西瓜,看着皮薄汁多的大西瓜。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30多年前。
我的老家在离城7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通往外面。上世纪80年代,勤劳能干的爸爸妈妈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要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工作中的马春霞 作者供图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爸爸妈妈率先把几亩“坡地”种上了西瓜。种西瓜比种农作物麻烦多了,需要先在塑料大棚里育苗,再一棵一棵移栽、浇水、打叉、整枝压蔓、留瓜,还要经常进行田间管理。在西瓜生长的五个月里,爸爸妈妈像养孩子一样,搭个瓜棚,住在地里,整日侍候。
在那个道路不通、农作物难销售的年代,种瓜的苦,赶不上卖瓜的难。每年的六月份是西瓜成熟的季节,西瓜的瓜期很短,如果不及时卖出,就会烂在地里。
每年卖瓜是我们家的大事,全家老小齐上阵,踩着露珠,把最新鲜的西瓜摘回来,装进袋子搬上牛车。大人们白天要除草,家里最小的我,成了“压车”的人。
“压车”可不轻松,家离小集市有几十里地,土路又窄又不平。有一次,起得早,我坐在滚圆的西瓜袋上,一个颠簸,我被摔进了路边的沟里,摔得鼻青脸肿的我哭着闹着再也不跟爸爸卖瓜了。爸爸心疼地抱着我哄,满脸希望地对我说:“今年的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你和哥哥姐姐就能交学费了。”
那个时候,尽早把瓜卖完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很快就能卖完瓜,爸爸还会赏我两分钱买个冰棍解解馋,那冰冰凉凉的东西放到嘴里,炎炎夏日瞬间凉爽了。但是,集市上的人并不多,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限,往往守了一上午,西瓜也卖不出去多少个。
天气越热,瓜熟得越快,卖不出去的西瓜眼瞅着就要烂在地里,爸爸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妈妈带领我们一起开家庭会议,最后我们集体讨论,乡亲们想吃西瓜,但他们没有钱,西瓜换钱不好换,那就换物。农民刚刚收完麦子,我们可以让他们用麦子换西瓜,麦子好存放,什么时间卖都可以。
这样的销售方式解决了卖瓜难的问题,爸爸种瓜的野心也从几亩地到几十亩地。卖瓜让我们家盖起了房、买上了拖拉机,也带动了身边的乡邻转变单一种植的观念,开始种植蔬菜、药材、瓜果等,不断增加收入。
光阴似箭。如今,家乡的路四通八达,原来赶牛车需要5个小时到城里,现在开汽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交通发达了,城里的老板们直接开车去田间地头收西瓜,收蔬菜。现在乡亲们卖瓜,只需要运到地头就行了,卖一季的瓜也就一个小时的事。乡亲们说着笑着,拉着家常,就把钱装进了口袋。
三十多年来,从当初乡亲们愁销路不愿意种西瓜,到现在西瓜在地头直接被拉走,乡亲们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去年小叔家种了100多亩西瓜,通过手机APP平台搞采摘节,瓜都不用摘,坐在地头就把钱数了。
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实施,农民的日子会更加幸福。
(作者单位: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627/7111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