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酱豆

酱豆

文/王鹏

一日,单位厨师小胡找到我,笑嘻嘻地说:“哥,我想熬点儿酱豆,让单位员工尝尝鲜。上次熬了一锅,没两天就吃完了。这次熬两锅,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帮我翻一个锅,别煳了就行。”

“酱豆?!我也好久没吃过了,没问题!”我满口答应。

到了厨房,已经煮熟的黄豆装了满满一大盆,还有一盆切好的小米椒。

小胡开了两个锅,在锅中倒入大量的植物油,凉油倒入煮好的黄豆,油正好漫过黄豆。开小火,慢慢翻炒,翻炒七八分钟,倒入小米椒和准备好的甜面酱,再放入准备好的调料。

小胡说:“这种做法主要是靠油来焖,炒过豆子后,油过滤出了还能接着炒菜用。”再翻炒10多分钟,豆出锅。我尝了尝,好吃,但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小时候在老家,暑天里,家家户户都会晒酱豆,那是暑天过后,一个家庭餐桌上的主菜。

之所以选择在暑天晒酱豆,是因为能满足晒酱豆的两个基本条件:黄蒿已经成熟;温度高,太阳光强。

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家人制作酱豆。到田间地头找到黄蒿,用镰刀砍掉,搬到架子车上,等装满一车后,拉着回家。

家人已经趁出去割黄蒿的时间,把黄豆煮好,捞出来沥干水分。黄蒿一到家,就腾出一张床,上面铺上干净的床单,把黄豆平铺上去,上面撒些面粉把黄豆均匀地裹一裹。上面盖上厚厚的黄蒿,用来防蚊蝇及虫子。

等豆子发酵个六七天,在这过程中,黄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黄蒿盖少了,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豆子就会生虫,那么后期的步骤就无法进行。

豆子上面生成一层发酵层。把豆子移到太阳下面暴晒,再把外面的发酵层用手都揉掉。

锅中熬制料水,熬好之后把大料都捞出来,把豆子放进锅中煮一煮,捞出放到洗干净沥干水的大红搪瓷盆中,上面盖上一层白色的纱布,沿着盆用绳子系紧。

接下来就是在太阳下暴晒了。

我家种了半亩西瓜。

每天太阳出来,露水退去,就把装好酱豆的盆用架子车拉到西瓜地里。地上放个凳子,要高过瓜秧。把盆放到凳子上面,让太阳暴晒。

太阳快下山时,去看看情况,有时松开纱布,用勺子在盆里面搅一搅,立即再系好,用架子车拉回家,放到干燥的地方。第二天,再拉到地里去晒。需要暴晒十几天,酱豆才能做成。

天不能下雨,如果中间有连阴天,酱豆放到家里会坏。在晒的过程中,天阴将要下雨,大人在地里干农活就会把锄头一扔,赶紧跑回家,在下雨前把酱豆收回家。淋了雨,豆子会坏,就不能要了。谁家收得不及时,被雨淋了,就会自嘲说:“唉,今年的豆子晒到雨肚子里了,今年没酱豆吃了,就馍只能捣蒜汁了!”

酱豆晒好后,家里先蒸一锅馒头。新镆出锅,开始炸酱豆。小磨香油下锅,油热放入切好的葱花,爆香后放入酱豆翻炒。

晒制的酱豆,只有在吃的时候才用油炸一下。现在想想,当时如果能肆意地用油来焖制酱豆,也不用费那么多时间来晒制了。

香油是自家种的芝麻磨成的,酱豆出锅,香咸。一家人都等着酱豆出锅。

搬到市区后,有时姐姐嘴馋,便央求母亲再晒点儿酱豆吃。

母亲说:“现在青菜、肉每天都能吃到,还吃那干啥,对身体也不太好。”

但是,母亲趁着姐姐的孩子们放暑假,会回到镇上的家,晒一些酱豆,回到市区后给姐姐。

后来,有时我也嘴馋,想吃酱豆了,趁着回老家,找邻居家的大娘婶子嫂子们讨一些酱豆,她们有的晒了,有的压根就没晒。

晒酱豆的都是从冰箱里拿出一些酱豆,不多,埋怨着说:“你想吃酱豆了也不早点儿跟我说,现在都有新鲜的菜吃,就晒了一点儿平时想吃了尝尝鲜。下次提前给我打电话,给你多晒点。”

人可能是这个样子吧,拥有时感觉理所当然,失去后才觉弥足珍贵。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712/7121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