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妻子劝我节俭

妻子劝我节俭

文/王卫中

在我参军第4个年头,经人介绍我与一大家闺秀喜结良缘。

那时,我父亲在当地供销社工作,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资,除他本人生活费和家庭开支外所剩无几。而我岳父在县城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乡科级干部,工资高,被当地群众视为“高干”。我爱人成熟端庄、衣着整洁,是学校的校花,她家教好、有文化、见多识广,也被誉为大家闺秀。

我们结婚后,每年我从部队探亲回家期间,从两眼一睁到熄灯,与大伙聚在一起烟吸个不停,每天至少消灭一盒;喝酒半斤八两当“英雄”;还大手大脚花钱……

正当我潇潇洒洒、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天夜晚,她在煤油灯下边做针线活,边给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卫中,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咱与父母分家给盖了三间堂屋,一张婚床还是你家砍掉一棵椿树做的,剩下的就是俺娘家陪送的几件嫁妆,你看还有啥?厨房是简易的,为防止猪、鸡、狗进屋,用一把破雨伞当门用。”她用手指了指带罩子的煤油灯说:“这灯还是我从俺娘家带来的。为了建好咱这个家,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我劝你三句话:烟可以吸,不能没有节制;酒可以喝,不能像喝水一样;钱可以花,不能像撒化肥一样。你觉得我说话有道理你听,不在理当我没说。”她一席话说完我既钦佩又内疚。从此,我在吸烟、喝酒、乱花钱等方面都有了节制。

我妻子在家为了摆脱“穷”字,在每人一亩三分责任田里做文章,实行麦、菜、棉、瓜果、油料间作套种,还发展家庭养殖。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家庭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邻里夸赞道:“来您家,像进到机关里一样,宽敞明亮、整洁有序。”

光阴似箭,转眼间在部队工作十几年的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妻子也在城里有了工作。我们俩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2008年冬,患有支气管肺炎多年的母亲去世,妻子劝我节俭办丧事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作为长子,为了把母亲丧事办的圆满如意,我与父亲等人在集市上给母亲挑选了一口顶好的棺材,父亲满意地连连点头:“这棺材够大方,材质也好。”

“再请一班子唢呐队热闹一下。”父亲接过话茬,“你母亲年近八旬,辛苦了一辈子,请一班子唢呐队也行。”于是,我就照办了。

父老乡亲们纷纷为我出主意,“卫中呀,原来你爹上班不在家,全靠你娘一人把你兄妹四个拉扯大,吃了许多苦,受尽了累,现在走了,说啥也得把你娘的后事办体面些。”

当父亲、叔伯、弟弟、妹妹和村红白理事会等人把事宜商量完后,已是夜深人静。我与妻子及弟弟、妹妹在为母亲守灵。

“老母亲走了,事情一定办得对得起母亲,既要让父亲满意,也要让母亲的娘家人满意。”话音一落,妻子便把我叫到里屋。“卫中,我提两条建议供你参考:一是请唢呐队的事取消。因小弟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七八年了已到晚期,为了维持生命,每星期都要到县医院输血一次,依我看把请唢呐队的钱用在给小弟输血上;二是本村父老乡亲来吊丧咱不收礼。因为你在县城工作离家里几十里路,往后谁家有红白事你也顾不上回来还礼。再说,各级都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你是国家工作人员又是党员干部,要带头节俭办丧。为的是不给大伙增加经济负担,咱也不欠人情债。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啊。”

翌日,天刚蒙蒙亮,帮忙办事的人们陆续到了。我叫上弟弟、妹妹一起,走到父亲的床前,把妻子的两点建议说给他们听。父亲思索良久后说:“大儿媳考虑问题周全,想得细、看得远,就按她说的办吧。”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829/7196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