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健康养生 为什么要“治未病”

为什么要“治未病”

无病会快乐,无病更幸福。不生病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幸福指数。而前贤的理解是:对于“治未病”来说,一切治疗疾病的方法都不是根本,都不如“治未病”更可靠。

养生之道古人很重视,并早有方法。《吕氏春秋》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古人并不追求已病去治,而追求未病先防。养生才是治本之道,治病不过是治末而已。随着科技发展,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但病人却越来越多,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当今养生是五花八门,其实中医“治未病”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它是根据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体生理及疾病规律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是贯穿和体现在生命全过程中的一种“未病先防”及“有病防变”,“防病”胜于“治病”的原则和思路,与重视治疗并不矛盾。“治未病”显示了中医的治疗是超前及充满智慧的,而不是总被动地跟在疾病后面。新冠肺炎的中药预防便是最好的体现。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而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的气血阴阳轻度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故此中医治“未病”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而延年益寿的最好法宝。

(驻马店市中医院治未病一科 柴 坤)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0930/725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