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是偶然 也是必然
是偶然 也是必然
□ 李贺建
不久前,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仪式现场。一项旨在支持青年作家成长的计划——首届(2021~2022年)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隆重揭晓。青年作家孙频、郑在欢、渡澜获选,这意味着,由作家王蒙以个人稿费出资成立的“王蒙文学发展专项基金”结出了第一枚硕果。
对王蒙而言,这一基金的设立寄托着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情担当和对新时代文学、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写作者的热切期待。而对广大青年作家来说,这既是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他们面向未来、展开无穷创造的新的开始。
看到驻马店几个文友微信群里传郑在欢获选的消息时,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我对他获得这一殊荣并不感到惊奇。
几个月前,受原驻马店市作协主席刘康健老师之托,我通过微信采访了远在北京的郑在欢。采访他之前,我找到了他的《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和几篇发在《十月》上的小说。流畅、有味道、富有节奏的文字,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体验到了久违的阅读快感。我当时的感觉是,郑在欢就是为文学而生的。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郑在欢出生7个月丧母,他从童年的苦难中死里逃生。中国五千年的文字拯救了他,他用感恩的心让经过他手的文字变得有趣、有味、有意义。
不同于人们惯性想象的另一种90后,郑在欢作为同生活贴身肉搏的年轻作者,他的小说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和恣肆的野生感,将生活的艰辛创痛转化为意外的欢乐、绵长的温情。在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团圆总在离散前》和长篇小说《3》中,他再次展示了将“现实感”和“想象力”“悲哀”和“欢乐”融会贯通的能力,他是少见的、具有真正幽默感的作家;这种“笑中带泪”的幽默,充盈着深切诚恳的现实关怀。
颁奖现场,郑在欢代表3位获选作家致答词,他代表所有正在文学之路上奔跑探索的年轻伙伴,向捐出稿费支持青年作家创作的王蒙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多年的写作经历让他始终相信,文学是有光芒的,讲述是有力量的。他说,文字和文学能够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很微小,但其中的暖意和亮色,又可以很大。“我会继续写下去,把值得讲述的故事讲给更多读者——为了文学所能带来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改变,为了把暖意和亮色带给更多的人。”郑在欢说。
据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由中华文学基金会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主办。该计划邀请10位青年批评家作为特约推荐人,每人推荐3位在过去一年中出版或发表重要作品的40岁以下青年作家,由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评选,最终产生2~3名年度特选作家。
盯着这次他通过微信给我传来的与王蒙、铁凝同框的照片,我为这位从未谋面的90后作家感到高兴,喜悦和对他的祝福填满我的内心。
我相信郑在欢的心里有燃烧的激情,但是他表露到文字上的情感是克制的,而这种克制更能撞击读者的心门,更能攻破读者内心的情感堡垒。
郑在欢,90后,他还有很长的时间可用。相信在欢,绝不可能止步于目前的所有。
期待与他下一部作品邂逅。在欢,加油!
(郑在欢,1990生于河南驻马店,现居北京,汉族。作家,编剧,曾做过鞋厂车工、批发市场柜员兼仓库保管员、地产广告文案、影视策划等。2010年开始写作,2017年出版小说集《驻马店伤心故事集》,2021年出版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团圆总在离散前》)
责任编辑:付 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001/725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