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遗迹 鸡黍台
鸡黍台
记者 李贺建
前段时间,跟随“非凡十年”采访团到汝南县采访,在金铺镇鸡黍台,范张鸡黍的故事再次被当地人提起。那千年前的故事依然让人动容。
鸡黍台
汝南县金铺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旧称金乡铺,位于汴梁(开封)至蔡州(元以后改称汝宁府)南下黄(州)、蕲(州)直至江西的驿路上,也是汝南县、上蔡县之间重要的递铺。
胜友传鸡黍,交情数范张。东晋汝南人干宝(今新蔡县人)在其所著《搜神记》卷十一《山阳死友传》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范式(字巨卿)和张劭(字元伯)是朋友,两人曾经一起在太学学习。毕业后,范式要回到家乡,便对张劭说:“两年后我还会回来的,到时候一定去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你的孩子。”于是两人约定了日期。
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告诉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他还会来呢?”
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范式果然来了,二人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范式当了郡里的功曹。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尽心照料着他。张劭临终时长叹:“不能看到我的挚友,真是万分遗憾啊!”
这天晚上,范式忽然梦见张劭。张勋头戴黑帽,匆匆告诉范式自己在哪一天死去,又将在哪一天下葬。他说:“我将永归黄泉,若你没有忘记我,能不能再见我一面?”
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发丧那天,他穿上丧服,骑马奔去。范式还未赶到,灵柩就已出发,到了墓地要下葬时,灵柩却怎么也拉不动。
张劭母亲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有辆白马拉的素车远远号哭而来。
张劭的母亲看着那车就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于是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开始前进。当时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
下葬之后,范式又住在坟旁,为他守墓百日。两人的友情,被后人称赞为“鸡黍之交”。
这个故事体现的生死友谊、一诺千金的精神,成了千古绝唱,流传极广,也成为后世进行文学再创作的源泉。“鸡黍”一词也成了热情待客、诚实守信的代名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里作者显然赋予了“鸡黍”以特别的意义。
元杂剧作家宫天挺,依据《后汉书》、《搜神记》创作的《死生交范张鸡黍》,将范张故事渲染得更加动人。作者在歌颂朋友间生死不渝友谊的同时,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强化了作品的政治批判力量,为“鸡黍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在金铺镇,人们以诚信为荣,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基因传承于一代又一代金铺人的血液里,诚信的“身影”随处可见,诚信广场、诚信公园、诚信文化墙则是金铺镇最具代表性的诚信名片。
责任编辑:付 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017/7274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