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又见高粱红

又见高粱红

□ 贾逴鼎

高粱全身都是宝,

日常生活离不了。

织箔编席纳锅盖,

磨面蒸馍酿香醪。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偶到乡下,见到了久违的高粱,不禁触景生情,思绪飞扬。

记得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宣传队拉板胡,经常晚上到各村演出,结束后把乐器放回学校,然后回家。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家里也没有手电筒,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抬头看到满天星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土路上,两边的高粱地风一吹沙沙作响。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民把高粱穗剪下来拉到场里晒干后脱粒,然后入仓,农民管这项农活儿叫签黍蜀。我们老家很少有人把这种农作物叫高粱,而称其为红黍蜀。把地里剩下的高粱秆从根处砍掉,打捆拉回去晒干,把高粱秆上面细的部分截下来,横竖排好,用针线纳成大小不一的锅盖。再往下的秆打磨干净后挑拣粗细均匀的,支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棍,用细麻绳把高粱秆一根根织起来,就成了箔。用高粱秆编席是个技术活。挑选粗细均匀的高粱秆打磨干净,用水打湿,用篾刀一根根裁开,放在场面子上,用石磙碾压,待高粱秆变软后,用篾刀刮去内瓤,裁成宽窄不一的篾子,编成各种形状的席。有的还用红皮高粱秆和黄皮高粱秆裁成的蘼子编成各种花纹和字体,如“福”“禄”“祯”“祥”等字样,铺到床上,或用作床围,煞是好看。有的还用上面的细高梁秆做成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塑料制品替代了高粱秆的功能,高粱大部分都酿酒了。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017/7274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