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计·健康热点聚焦 您失眠吗?不吃安眠药也能睡个好觉!
您失眠吗?不吃安眠药也能睡个好觉!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失眠队列,成为“熬夜”一族。而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觉对于人体正常运转极为重要,失眠不仅影响日常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在多数人的认知中,睡不着就是失眠了,进而怀疑自己得了失眠症,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状况,陷入自己设置的失眠怪圈。事实上,睡不着并不等于失眠,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临床医学中,失眠症的诊断应满足三个基本表现,一是入睡困难,即上床后30分钟内无法入睡;二是入眠维持困难,指的是在睡梦中频繁醒来,且醒后20分钟之内无法正常入睡,一般来讲,正常成年人在夜里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三是早醒,比往常早醒半小时以上。当然,偶尔发生上述情况并不能诊断为失眠症,专家指出,一周中有三晚出现睡眠困难,且这种状态维持3个月以上才能确诊为失眠症。
提到失眠症,绝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吃安眠药,也会由此产生有关药物依赖性、副作用等各种各样的顾虑。但其实只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再使用安眠药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短期用药,使用药物的时长尽量不超过3个月;二是足量,用药应达到最低有效治疗剂量,保证治疗效果;三是要间断服药或者选择周末服药。一般不建议连续用药4个星期以上,以免对药物产生依赖。可以选择在周末或休息日服用安眠药,促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事实上,治疗失眠症最为关键的方法不是使用安眠药,而是心理治疗,即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围绕良好睡眠的三要素来培养患者的睡眠行为和习惯。所谓三要素指的是:睡眠节律、睡眠动力、身心放松程度。
首先,患者要培养固定的上下床时间,掌握好睡眠节律。应抛弃“上床越早睡眠越好”的错误思维,遵循科学的睡眠规律,晚11点到半夜1点是深睡眠阶段,所以晚上十点半是较为理想的上床时间,而晚于11点上床会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动力,睡眠动力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通常来讲,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就越大。比如早晨5点半起床,保持一直清醒、不午睡,晚上10点半上床,就具备了17小时的睡眠动力,这样就容易入睡。最后,要保持一个放松的身体状态,可以采用正念呼吸法和身心扫描法。正念呼吸即抛除杂念,关注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聚焦于呼吸最明显的部位。身心扫描,顾名思义,就是用心像扫描一样去感知身体的每个部位,遵循内心的真实感受。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贾其沅
责任编辑:高元元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203/7335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