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莫拿科技当幌子

莫拿科技当幌子

吴燏函

近日,自称“羽绒服专家”的波司登推出了“顶配”产品,号称将航空材料技术首次应用在羽绒服上,该系列羽绒服价格在11900元至14900元之间,其中最贵的一款为“北斗款”,相比其常规千元级羽绒服贵近十倍。不过遗憾的是,这所谓的航空材料在业内使用已十分普遍,且价格低廉,与高端毫无关联。

实际上,在过去五年中,该品牌已普涨六至八成,此举也被指“越来越脱离群众”。有网友直言,转型高端是品牌的必然趋势,但做高端先抬价,还打着科技的“幌子”贴金,未免有些尴尬。

国产服装品牌转型需理性,切勿操之过急,对中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要有清醒认识,不要轻易抛弃高性价比定位。毕竟品牌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高性价比到塑造高端品牌形象需要跨越消费者认知的巨大鸿沟,需要品牌整个调性与高端相符。单纯推出几款高端产品,难以改变波司登中低端羽绒服的形象,反而极易导致品牌定位模糊,最终高端做不成,原有的客群也逐渐流失。

事实上,尽管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各家品牌方、公关方对于高价羽绒服款式、设计、功能性的宣传,从大的消费者群体来看,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为它们买单。在“有意思报告”发布的“羽绒服价格”调查中,年轻人能接受的羽绒服价位在千元以内的占比超6成。选择商场里2000-3000元羽绒服主流价位的,占比仅为4.7%。

如今,定价上万元的羽绒服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件附加社交属性的奢侈品。作为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也应该回归理性,不要过于迷恋奢侈品带来的虚荣感,应该根据自身消费能力,选择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227/7359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