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产业文化专题报道 我在丹江库区修文物

我在丹江库区修文物

□ 齐雪义

我参加考古发掘工作已经30个年头了,参与最多的还是出土文物的拼对、复原工作,至目前,经我所修复的文物标本近万件,主要是陶器和瓷器,让我感到最兴奋最自豪的是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丹江库区淅川马川墓地的文物修复工作,所修复的文物标本不仅受到了国家及省市专家的好评,而且给后续课题研究和发掘报告的编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

出土文物的拼对、复原工作,是考古发掘工作中最辛苦的工作,每天面对陶瓷片、石膏粉、黄泥巴、酒精灯、热熔胶,枯燥、沉闷、脏是这一行不可避免的特点,长时间与水、石膏打交道,到了冬天,手皱的像老树皮,记得初学时,手上被热熔胶烧的满是泡,一到晚上钻心的痛,虽然辛苦但修复中也有很多惊喜出现,有一件器物已经拼起来大部分了,反复试口和器身就是合不到一块,气的把它先放到一边,端着饭碗还在细细的观察,忽然灵感一闪,一个小小的碎片把口和器身连在了一块,后来就是这件器物标本的复原厘定了墓葬的具体年代,器物复原后数数光是碎片就有436块,打破了修复以来碎片最多的器物标本。修复工作虽然在室内,但危险无处不在,记得有一次拼对陶片过于投入,穿的工作服把燃烧的酒精灯打翻,火苗碰到衣服上,所幸酒精不多,险些酿成大祸。

2

出土器物标本的拼对、复原工作是文物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有清晰的思路。因为复原后的器物标本是最后的分型分式、时代的断定以及文化因素的区域划分起到决定性因素,因此看着标本架上琳琅满目的文物标本,以往的枯燥、沉闷、艰辛和无奈感一扫而光,心中就涌起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幸福感,我为自己的付出而骄傲,毕竟接触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也太久远了,那种时空上的震撼,总是能给人带来更深的感触,所以考古人不但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比常人更加热爱生活。(作者系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3

出土文物修复现场及复原器物标本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2/1230/736243.shtml